很多年以前,一位印度籍內科醫師告訴我這個故事:
在印度看病,病人必須付處方的費用。只有政府僱用的公務人員可以退費,一般的民眾和勞工,只能自掏腰包。
剛畢業那一年 ,我在公立醫院服務 。某天上午門診時,一位病患得了泌尿道感染。我開了一張抗生素處方給他。
5個小時之後,我門診結束正要到販賣部吃飯,經過候診區時,發現那個病人和他的太太和小孩,竟然還留在醫院。 他們的眼神中帶著一種無奈的等待,徬彿時間在他們身上靜止了。
我好奇地問他們:
“ 為什麼還在這兒?吃飯了沒? ”
病人搖搖頭說:
“ 外面太陽很大,天氣很熱 。我們沒有鞋子穿, 踩在地上走,腳底會燙傷。等太陽下山了,我們再去買藥,然後回家。”
我這才發現,我給他開的抗生素太貴了,病人根本付不起,但他不好意思對我說。
那筆錢原本可以用來吃一頓飯,或者給孩子買一雙鞋。我很懊悔,原本可以開同樣效力,但便宜一點的藥的。
我靈機一動 ,要他們等一等,我把處方箋拿到附近一家「慈善藥局」 (一種收集病人剩藥,供窮苦人家緊急使用的戰備藥庫),為病人辦理免費領藥。
我花了近兩個小時填寫表格、核對藥品,還得說服藥局人員優先處理這位病人的需求,中飯早已忘了吃,但我毫不在意。
當我終於將藥交到病人手中,看著他妻子眼中的淚光和孩子怯生生的笑容,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充實。
爾後看診,我總會先詢問病人的診療費可不可以退,才開立處方。口袋裏也總是塞一些「慈善藥局」的手冊和地址清單,以備不時之需。
還有,我會注意病人是不是光著腳Y走進來。
十六年了,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幫到病人,讓他們看病時可以不用擔心:他們的下一餐在哪裏?他們的腳會不會燙傷?
十六年來,我難忘這昂貴的教訓 ,一幅畫面在我的腦海不時浮現:
日正當中的那一天,那一個病人,和他的妻子兒女們,坐在醫院的候診區,什麼藥也沒領 ,等待太陽下山。
那天的太陽依舊熾烈,但我開始學會了低頭看見病人的腳,也試著成為那片遮陽的雲,並知道自己為什麼要當醫生。
圖文:林思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