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13, 2025

再讀馬奎斯《百年孤寂》

 諾貝爾文學獎大師馬奎斯在《百年孤寂》中說:「晚年不是被愛,而是要自渡,生命的後半程,你要成為自己的屋簷。」


 人到晚年..自己要成為自己的屋簷.就是自己要能保護好自己。晚年是很難得到想像中的被愛的。老伴已老或已走了.兒女當然愛他的父母.但他們有家庭.有子女.要用工作來維持自己的生計.他們很難甚至幾乎完全不可能全身心地愛你、關心你。因此..不能要求“被愛”..而要學會“自愛”..把自己打造成自己的屋簷.自己保護好自己。 


保護好自己.最重要的是保護自己的身體。晚年..身體或多或少都有毛病.有大病去求醫.若只是老年人常見的病痛.就適當的「鈍感」一些.千萬不要過度敏感.保持平和的好心態。《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順其自然》。 


不要想太多太遠..心存太多的期待與期盼.找到適合自己的喜愛之事.透過它學會與自己相處。事實告訴我們.《人生本來就是一場孤獨的旅行.走到最後誰都是孤單一人.除了自渡..沒有人能真正幫助你》。《與其心存期待、恐懼衰老..不如學會與孤獨、衰老共處》..真誠地接納並視之為生命最後、最珍貴的一段光陰。 


保護好自己的身體,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就是在善待自己,你的靈魂才願意留下來繼續陪伴你。當然,我們畢竟老了,時刻提醒自己:注意腳下小心緩行;東西掉地上,蹲下來撿;上廁所不用力;穿鞋不彎腰;喝水慢,吃東西更慢;轉腰、扭頭、抬腿都要慢一些……所做這一切,就是努力讓生活自理的時間盡量延長些。 


就像馬奎斯在《百年孤獨》中所說,「深夜渴醒時,能自己起來倒杯水;那天疼痛加重時,能自己摸到藥瓶;掛斷電話後能記得孩子剛才講了些什麼……」 就可以了。 


在尋常的日子裡多做減法,讓生活更簡單,止語止心,不哭不鬧,不言不語地微笑。

《與孤獨、病痛簽一份不失尊嚴的協議,學會與孤獨和解,守護好自已的身心和不多的積蓄,這才是老年人最有價值的「屋簷"」…


2025.8.6  Kenny Jen  再讀馬奎斯《百年孤寂》


GARMIN 、GPS、高民環


35週年的「GARMIN」沒倒,在昆明街的康定路巷口,今日公司一樓有一個店面的。現跟大家分享一些回顧:

1:GARMIN由美籍工程師Gary Burrell與台灣人高民環(Min Kao)於1989年時在美國堪薩斯州的Lenexa市成立,而實際辦公室位於同樣在堪薩斯州的Olathe,由一間廢棄穀倉改造而來,當初這“公司總部”裡面只有兩把摺疊椅與一張打撲克的牌桌。


2:公司成立之初原名為“ProNav“,後因遭受侵權指控在1991年改名為「GARMIN」。GARMIN之名來自於兩人名字“Gary”與”Min“的合稱。


3:高民環出生於台灣南投竹山,在台大電機系畢業後前往美國田納西大學就讀,並在該校取得電機工程博士學位。在校期間就替NASA與美國陸軍進行研究,並參與了國防部衛星定位計劃的開發,奠定了日後創業基礎。


4:Gary畢業於著名的壬色列理工學院,隨後在眾多航空產業就職擔任工程師,並在King Radio工作時認識了正在Magnavox工作的高民環,隨後Gary挖角高民環,兩人成為同事。

註:King Radio並不是一家電台,而是一間生產航空電子設備與收音機、無線電的公司。


5:King Radio在80年代遭到多次合併後變為AlliedSignal,而因公司削減研究預算、並展現對於GPS項目的不重視,在此工作的兩人逐漸萌生去意,更有一說是Gary在爭取經費時與主管爭吵而被開除。


6:9歲時就受洗信教的Gary原本想返回家鄉當牧師,但在高民環的強力勸說之下決議共同創業。但開發GPS產品需要大量資金,兩人變賣全部家產,高民環甚至回台灣找親朋好友借錢,最後湊到400萬美元創業。而當時高民環40歲,Gary則已52歲。


7:公司第一款產品名為“GPS 100“,在1990年推出,售價2500美金,是提供給船舶使用的GPS信號接收器。由於體積小巧且操作簡單,跟原本複雜繁重的系統大相徑庭,一推出就拿到超過五千張訂單,而高民環也靠著這筆收入回台灣汐止蓋了工廠。


8:GARMIN真正的成功在於第一次波灣戰爭期間,當時的美國軍人自發性的使用了GARMIN產品,以”戰爭“的嚴苛環境替產品免費背書,口耳相傳的給出好評價,讓GARMIN一砲而紅,在1995年的銷售額達到了一億美金。


9:創辦人之一的Gary於2002年從GARMIN退休,並在2007年被診斷出帕金森氏症。在與病魔長期抗爭後,2019年6月12日於堪薩斯州家中安詳去世,享年82歲。


10:高民環目前主要居住在美國紐約曼哈頓,現仍為GARMIN董事長,初估個人財富超過57億美金,由於GARMIN在航空領域佔比高達九成,高民環也被富比世稱為“一手掌握天空的男人”。


結論

事實上,今年邁入35週年的GARMIN,曾在2007年時因iPhone的推出造成股價持續下跌,2009年時市值已蒸發近九成。


「當時Google MAP兩天的下載量超過一千萬,差不多是我們導航機的一年銷量。」高民環回憶當年說道。


GARMIN利用此機會調整公司發展方向,轉向個人穿戴市場,營收在2023年達到歷史新高的52.3億美元,其中健身休閒產品上漲21%,車用OEM更成長49%,而兩位創辦人也在今年入選了美國國家航空名人堂,用以紀念他們在航空領域上的成就。


部分取自狂人日誌Marco 

Monday, August 11, 2025

老笑話

 


【換位子]

有對夫妻結婚多年,丈夫總是忘記一些重要的日子。

結婚三十五週年那天,他們在用早餐時,妻子 向她先生暗示:

「老伴,你知不知道,我們坐在這兩張椅子上已經整整三十五年了?」

丈夫放下報紙,望著老婆說:「妳是不是想跟我換位子?」


  

【很難得】 


阿強對朋友說:「我想離婚,我的太太已經有2個月沒和我說半句話了。」

「你得考慮清楚啊!」朋友勸他:「現在這種老婆已經很難找了。」

  


【催眠曲】 


夜深了,孩子睡覺時哭了起來。

父親決定唱一段催眠曲哄他。

結果剛唱了幾句隔壁就傳來抗議聲:還是讓孩子哭吧!


  

【職業病】 


醫生來到一家餐廳吃飯,正點菜,發現服務生總是下意識地摸屁股,

便關切地問道:「有痔瘡嗎?」

服務生指了指菜單說:「請您點菜單裡有的菜好嗎?」


 

  【腿短的好處】 


A:「為什麼母雞的腿這麼短?」

B:「笨蛋!如果母雞的腿長了,那麼下蛋時,蛋不就全部摔破了嗎?!」

 

  

【第三類接觸】 


一個遊客包了部計程車出遊。

半路上他拍拍司機的肩膀,想問一件事,沒想到司機嚇得驚叫起來。

他抱歉的說:「運將,不好意思嚇到你了…」

司機道:「沒關係,小小的誤會而已啦~我才入這行沒多久,以前我是開靈車的。」


  

【難解文言文】 


期中考出了一題翻譯。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

老師改完考卷,很嚴肅的說:

『班上有位同學的國文程度實在太差了 ...

他翻成“死去的那個人好像是我的丈夫,白天晚上都來纏著我...』


  

【浮沉人生】 


阿忠:「你救過多少個人啊?」

救生員:「無數個...其中有一個還成為了我的老婆.....」

阿忠:「有何感想?」

救生員:「她的人生浮起來了,我的人生沈下去了。」


  

【負責任】 


一天教授上課,正上得不亦樂乎的時候,發現竟然有人在睡覺,

就很生氣得叫旁邊的同學把他叫起來,

沒想到那個學生竟用很不屑的口氣說....

「是你把他弄睡著的,你自己叫」

  


【空中驚魂】 


平穩地飛行,機長愉快的廣播;

「女士們、先生們,我是你們的機長,歡迎大家乘坐本次航班,我想告訴大家…… 啊!天哪!」

不久後,廣播裡就再沒有聲音了。

這時所有的乘客都嚇壞了,連空姐也害怕的不知所措,機艙內鴉雀無聲………

過了好一會,廣播終於傳來了機長的聲音:

「女士們、先生們,很抱歉,讓大家受驚了,剛才乘務員倒咖啡時,不小心把咖啡撒在我的襯衣上,不信你們來看,都濕透了!」

乘客怒:「襯衫濕了算什麼,你過來看看我的褲襠!



【會錯意】


老婆:「下班後買十個包子回來如果看到賣西瓜的就買一個。」


老公:「好。」 (下班後帶著一個包子回家)


老婆:「為什麼只有一個包子?」


老公:「因為我看到賣西瓜的。」

Sunday, August 10, 2025

預防骨質疏鬆的關鍵:給骨頭「壓力感」


我們常以為骨質疏鬆是年紀大的事,尤其女性在停經後特別容易發生。但其實,骨頭就像肌肉一樣,需要不斷「被提醒它的重要性」- 否則它會悄悄離開您。


有時我會半開玩笑地提醒患者:「如果沒有積極預防骨質疏鬆,未來就可能變成小小的、彎著腰、縮著身子,走路一拐一拐的老婆婆。」


別以為這只是老化的結果。其實,太空人最能證明「不動」會讓骨頭有多脆弱。


在國際太空站,只要待三個月,骨密度就會以每月1%到2%的速度快速流失,比地球上老年女性自然骨鬆的速度還要快好幾倍。而這並不是因為太空的空氣不好、也不是食物營養不夠,而是因為 - 在那裡,沒有重力,骨頭沒有壓力感。


失去了地心引力與肌肉收縮的刺激,身體會「誤以為」骨頭不再需要負重,於是自動啟動節能機制,把骨質一點一滴拆掉。這種現象在醫學上被稱為「太空性骨質疏鬆」。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骨質流失不是只有在外太空才會發生。

當我們久坐少動、行走太少,或因為擔心跌倒而越來越不敢運動時,其實我們的骨頭也正在慢慢「太空化」。這是一場無聲的撤退,一點一滴地讓身體失去支撐的力量。


如果您希望老了之後還能挺直站立、自主生活,那麼從現在開始,請記得 - 骨頭,需要壓力感。


骨頭是有感覺的器官


您沒聽錯,骨頭雖然看起來硬梆梆,其實非常敏感。我們每天上下樓梯、提重物、甚至快走時踩地的力量,骨頭都能「感覺得到」。這些機械壓力會刺激骨細胞發出訊號:「這根骨頭最近有在用,得加強一下。」


如果我們太久沒動,骨頭反而會想:「這裡應該用不到了,我把它拆掉吧。」這就是為什麼骨質疏鬆特別容易發生在久坐不動、怕跌少動、或者更年期後雌激素下降的族群。


補鈣沒錯,但沒壓力,吸收也沒用


很多人面對骨質流失第一件事就是補鈣、曬太陽,但事實是:如果骨頭沒有壓力刺激,這些鈣質也只是「進得來、用不了」。


補鈣就像買水泥,而運動才是把水泥蓋成房子的工人。沒有刺激,骨頭不會有改變。這在醫學上叫做機械張力誘發骨生成。

也就是說,骨頭有壓力,才會願意變強。


科學證實:最有效的運動處方是「有氧+阻力」


一篇2025年發表於期刊 Scientific Reports 的研究,整合了49篇臨床試驗、3360名更年期後婦女的數據,發現效果最明確的骨質保護運動就是「有氧運動+阻力訓練」的組合。


這組合不需要很難,只要像這樣做就可以:

• 快走30分鐘

• 加上10-15分鐘的深蹲、啞鈴或彈力帶訓練

• 或者參加一堂有氧課,再接點簡單的肌力訓練

這樣的運動能夠同時刺激心肺與骨骼,效果比單獨做任何一種還明顯。


研究顯示,有氧加阻力訓練讓腰椎骨密度平均提升32個統計單位,比只做有氧(22單位)或阻力(16單位)都來得高。而對髖部骨密度的提升甚至高達140單位,是防止跌倒骨折的第一道防線。


不是怕跌不動,而是因為不動才更容易跌


很多人說:「我怕跌倒,所以不敢運動。」但事實正好相反:不動,才是最容易跌倒的原因。

骨頭如果太久沒用,跟房子的地基一樣會鬆。表面看起來穩,其實一場小地震就會垮。


如果沒有時間上健身房,也別太自責。我常給患者一個簡單又實際的建議:每天負重多走一點就好。

比方說,出門時多背個瓶水、買菜自己提、不搭電梯多爬幾層樓,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動作,其實就是在給骨頭「壓力感」。關鍵不在於做多重的訓練,而是讓骨頭知道 - 「我還需要你撐住我!」


我們要的不是避開壓力,而是學會如何給自己剛剛好的壓力,讓身體記得怎麼修復、怎麼變強。每一次深蹲、每一次踏步,都是在替未來的骨頭鋪路。


文獻標題:

Effect of different types of exercise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期刊:

Scientific Reports

Thursday, August 7, 2025

美麗的人生——恭祝 葉李麗貞 (Ruth Yeh) 老師 95歲大壽 R v


我的老師葉李麗貞( Ruth Yeh) 說得一口古典的台語,優雅韻美,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能夠講這麼詞彙豐富,又具文學氣息的台語了。她生於日據時代基隆一個富裕的人家,父親擁有採礦事業,母親還是綁小腳的,但是上過私塾學習漢文。父母很疼愛子女,但是有他們自己那套舊時代的管教方式,母親充滿智慧,在管教中,把日常生活中的諺語充分應用,恰到好處。麗貞現在已經九十五歲,還能朗朗上口,聽得我心凉脾頭開。

最近麗貞談到自己在唸初中時,廢寢忘食,迷戀世界名著和各種課外書,被母親叫去責駡:「妳要作為一個『詩癲』嗎?不盡本分,不事生產,整天在虛幻的世界裏漫遊⋯⋯,沒有人願意娶一個詩癲作某的!」而把她的書全部拿去爐灶焚燒掉,她為此痛哭了一個月,怨恨母親的無情!


但是麗貞知道母親還是很愛她的,初中三年級放學後在走往回家的路上,突然遭遇到美國軍機來空襲,她趕緊躲到稻田裏的乾草堆旁邊,戰機飛得很低,幾乎可以看到裏面的駕駛員,她摀著眼睛心想死定了,結果,飛機在稻田上空盤旋了幾圈之後竟然自己離開。她站起來,頭也不回一路大哭跑回家,母親正在到處找她,知道她經歷大難不死的事後,緊緊抱著她痛哭失聲,馬上煮麵線紅蛋為她消災。


麗貞非常崇拜南丁格爾,初中畢業後想去讀公費的護理學校,但是當時的人覺得那是一份骯髒下流的工作,一個大家閨秀,心肝寶貝怎麼可以去服侍病人?整天在痰、膿、血、尿、糞中,在哀號、痛苦、咒罵中打轉?而且被傳染到疾病了怎麼辦?太危險了,不行就不行!她抗議、她絕食,母親心軟了,但是父親還不准,她百般解釋,對他施以再教育,甜蜜撒嬌,終於放行。她以優秀的成績畢業於護理學校,自願在肺結核醫院服務,幾年後,有一家美國慈善機構以全額獎學金在台灣招募護理人員兩名去美國大學唸學士,競爭激烈,筆試之外還要面試,麗貞去應徵了,輪到她面試時,考官問她:「妳有男朋友嗎?」她徐徐回答:「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什麼意思?」「現在是有,但是如果我被錄取離開臺灣去美國了,他不一定會繼續這段感情的,這份關係就沒有了。是由他決定,不是由我決定。」好一個聰明的回答,她被錄取了!人生也因此而有了轉折。


麗貞學成後歸國,在護理學校教書,她在台北認識了一群從南部上來的年輕大學生,她開放自己的住處讓這些遊孑有地方可相聚、交誼,同時並引導他們來認識基督教信仰。這些人大都比麗貞年小四、五歲,且家境清寒,她關心照顧他們有如自己的家人。過年過節有人沒能回家,她就帶他們回基隆自己的家, 享受家庭的溫暖。其中一位叫阿勢的(葉國勢),來自一破碎的家庭,從小沒有受過關愛,看到別人的家庭其實可以這樣美満快樂,對麗貞非常羨慕感激,常常留在麗貞身邊很久,直到有一天,麗貞的母親把她叫去,小聲對她說,那個叫阿勢的男生看起來好像對你有意思喔!她嚇了一跳,不敢相信,演變到最後,他終於對她告白,她幾經思考,在父母親的祝福下接受了這位小她四歲的學弟,兩人結為連理,阿勢先出去美國留學,隔年她接到美國一個宣教機構的聘書,而攜帶小孩來美國重聚。為了夫妻能夠自己輪流照顧孩子,她去一家痲瘋醫院作夜班的護理主管。


麗貞很有上進心,在百忙之中又回到學校攻取心理學學位,成為心理治療師(psychologist),專業之外,她以無比的基督徒愛心和真誠,服務眾生渡過人生的迷惑、低谷、難關⋯⋯,造福人無數。


我常常讃美她絕佳的語言天才、文才,鼓勵她從事寫作,但是她認為自己喜歡「說話」勝於「寫字」,有聲勝於無聲,所以做心理治療師比較適當。


麗貞現在兒孫滿堂,兒子時常帶她去旅行,去看波士頓的舊居、以前服務過的醫院, 還有,老隣居、老同事們⋯⋯重溫舊夢。以九十五歲的高齡,曾服務過肺結核和痲瘋病院,竟然不受感染,而今能夠這樣健康無病趴趴走,享受人生,真是一大福氣啊!「這完全是上帝的恩典!」她不假思索,輕輕鬆鬆教我們一個秘訣:「我只是死心塌地跟隨祂罷了。」


麗貞老師,您生命的故事很感人,真是所有姐妹們的典範,謝謝您!您身心健康與喜樂是我們所追求,獻上滿滿的祝福,主恩永偕,生日快樂!

~~~~~~~~~~~~~~~~~~~~~~



讀者廻響:


我媽常說"一事萬事"一事做的好的人,其他的萬事也做的好。我的同學常說的一句話,"做什麼像什麼""心"只要有"決心"做什麼就像什麼。

葉夫人真有福氣,"福祿壽喜"皆圓滿。文章能引起共鳴就是好文章。

第一原理

【家庭的第一原理是經濟】,而不是感情,沒有經濟基礎再深感情也會在柴米油鹽裏磨光。經濟是家庭穩定的根基,而感情只是錦上添花。
【職場的第一原理是價值】,而不是努力。
拼命加班埋頭苦幹沒有用,老闆看的是你的價值,而不是你有多累,價值低,
努力再多也只能在底層徘徊。
【教育的第一原理是培養能力】,而不是追求分數。 高分低能的孩子在社會中很難立足。
真正強大的教育是讓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一張張考卷上的數字。
【健康的第一原理是自律】,而不是醫療。
等生病了才後悔求醫不如平時好好管理身體,
自律的生活方式才是對健康最大的保障。
【創業的第一原理是市場需求】,而不是個人喜好,
很多人憑一腔熱血去創業,
卻忽略了正確市場的需要,結果是傾家蕩產,
顆粒無收。
【投資的第一原理是風險控制】,而不是高回報。
只盯著高回報,往往會跌入深不見底的陷阱。
真正的高手懂得先控制風險再談收益。
【養老的第一原理是提前規劃】,而不是依賴子女。 子女也有自己的壓力和生活,不能把養老完全寄託在他們身上,提前做好規劃才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
【成長的第一原理是反思】,而不是經歷。
經歷千百次不懂反思都是無用功。
反思是讓你跳出原地打轉的唯一方式也是成長最快的途徑。
善用每項論述精華,
只有抓住每一個領域的第一原理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不被外界雜音牽著走。

善良

撒哈拉沙漠,
從前有個名字,叫「死亡之海」。
很久以來,
幾乎沒有人能活著走出來。
直到1814年,有一支考古隊進入了沙漠。
一路上,他們看到了很多白骨,
那都是前人迷路、倒下來的痕跡。

每次遇到這樣的景象,
隊長總是停下來,
帶著大家挖坑,把白骨埋好,
再用石頭或樹枝,立一個簡單的小墓碑。

隊員們忍不住抱怨:
「隊長,我們是來考古的,
不是來幫死人收屍的啊。」

隊長總是溫柔地輕輕地說:
「這些人,
都曾和我們一樣,
懷著夢想走在這條路上。
我們怎能忍心,讓他們曝屍在荒漠呢?」

後來,他們終於找到了珍貴的遺跡。
但是在回程時,
一場大沙暴把整片天空都吞沒了,
他們也迷路了,
水和食物都快用光了,
大家都以為,
自己也走不出去了。

就在最無助的時候,
隊長說:
「別怕,我們在來時,留下了路標。」

他們沿著一座座自己立下的墓碑,
找到了回家的路,
終於,平安地走出了死亡之海。

後來,隊員們接受報紙訪問時,
不約而同地說:
「原來,善良,
是我們為自己,
也為別人,
留下的路標。」

●在生活裡,
當同胞們跌倒,
當朋友們遇到困難、
當我們能夠伸出溫暖的手時,
別吝嗇,
因為這些善意,
最後,也會成為我們心裡的路標,
讓我們和孩子,都能安心地一起走過生命的風沙。
●善良,是會發光的路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