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週年的「GARMIN」沒倒,在昆明街的康定路巷口,今日公司一樓有一個店面的。現跟大家分享一些回顧:
1:GARMIN由美籍工程師Gary Burrell與台灣人高民環(Min Kao)於1989年時在美國堪薩斯州的Lenexa市成立,而實際辦公室位於同樣在堪薩斯州的Olathe,由一間廢棄穀倉改造而來,當初這“公司總部”裡面只有兩把摺疊椅與一張打撲克的牌桌。
2:公司成立之初原名為“ProNav“,後因遭受侵權指控在1991年改名為「GARMIN」。GARMIN之名來自於兩人名字“Gary”與”Min“的合稱。
3:高民環出生於台灣南投竹山,在台大電機系畢業後前往美國田納西大學就讀,並在該校取得電機工程博士學位。在校期間就替NASA與美國陸軍進行研究,並參與了國防部衛星定位計劃的開發,奠定了日後創業基礎。
4:Gary畢業於著名的壬色列理工學院,隨後在眾多航空產業就職擔任工程師,並在King Radio工作時認識了正在Magnavox工作的高民環,隨後Gary挖角高民環,兩人成為同事。
註:King Radio並不是一家電台,而是一間生產航空電子設備與收音機、無線電的公司。
5:King Radio在80年代遭到多次合併後變為AlliedSignal,而因公司削減研究預算、並展現對於GPS項目的不重視,在此工作的兩人逐漸萌生去意,更有一說是Gary在爭取經費時與主管爭吵而被開除。
6:9歲時就受洗信教的Gary原本想返回家鄉當牧師,但在高民環的強力勸說之下決議共同創業。但開發GPS產品需要大量資金,兩人變賣全部家產,高民環甚至回台灣找親朋好友借錢,最後湊到400萬美元創業。而當時高民環40歲,Gary則已52歲。
7:公司第一款產品名為“GPS 100“,在1990年推出,售價2500美金,是提供給船舶使用的GPS信號接收器。由於體積小巧且操作簡單,跟原本複雜繁重的系統大相徑庭,一推出就拿到超過五千張訂單,而高民環也靠著這筆收入回台灣汐止蓋了工廠。
8:GARMIN真正的成功在於第一次波灣戰爭期間,當時的美國軍人自發性的使用了GARMIN產品,以”戰爭“的嚴苛環境替產品免費背書,口耳相傳的給出好評價,讓GARMIN一砲而紅,在1995年的銷售額達到了一億美金。
9:創辦人之一的Gary於2002年從GARMIN退休,並在2007年被診斷出帕金森氏症。在與病魔長期抗爭後,2019年6月12日於堪薩斯州家中安詳去世,享年82歲。
10:高民環目前主要居住在美國紐約曼哈頓,現仍為GARMIN董事長,初估個人財富超過57億美金,由於GARMIN在航空領域佔比高達九成,高民環也被富比世稱為“一手掌握天空的男人”。
結論
事實上,今年邁入35週年的GARMIN,曾在2007年時因iPhone的推出造成股價持續下跌,2009年時市值已蒸發近九成。
「當時Google MAP兩天的下載量超過一千萬,差不多是我們導航機的一年銷量。」高民環回憶當年說道。
GARMIN利用此機會調整公司發展方向,轉向個人穿戴市場,營收在2023年達到歷史新高的52.3億美元,其中健身休閒產品上漲21%,車用OEM更成長49%,而兩位創辦人也在今年入選了美國國家航空名人堂,用以紀念他們在航空領域上的成就。
部分取自狂人日誌Marco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