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1, 2025

有趣的台灣地名

 有趣的台灣地名:



◎推三阻四➡️七堵

◎地層下陷➡️深坑

◎雙火雙水➡️淡水

◎開張大吉➡️新店

◎風光明媚➡️景美

◎被蚊子咬➡️艋舺

◎雨後春筍➡️新竹

◎成績優良➡️學甲

◎身懷六甲➡️大肚

◎一生無恙➡️永康

◎不良少年➡️太保

◎樂善好施➡️善化

◎農夫插秧➡️田中

◎天昏地暗➡️烏日

◎表揚善行➡️嘉義

◎不愁吃穿➡️金山

◎海水退潮➡️汐止

◎飲水思源➡️知本

◎清明祭祖➡️思源

◎沃野千里➡️豐原

◎朦朧山岳➡️霧峰

◎樹高聳天➡️雲林

◎四季如春➡️恆春

◎森林之王➡️泰山

◎世界和平➡️大同

◎豐年吉兆➡️瑞穗

◎還我河山➡️光復

◎和尚罷工➡️關廟

Sunday, August 31, 2025

史欽泰,把「桃花源」從遁世變現世 沈珮君 文


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開路先鋒 

雖然歷史沒有what if,但是從頭覆按時,關鍵時刻若作出不同決定……?細思極恐。

「如果沒有台積電,2026年以後,所有的自動駕駛都會不見。」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在今春台大EMBA演講時,描述一個不能想像的世界。何僅自動駕駛會不見,蘋果手機升級也沒辦法那麼快,AI可能仍只存在科幻電影裡。


「如果沒有台積電……」,人類文明史會改寫。

台積電現在似乎等同「張忠謀」三個字。他說,他建立台積電,充滿酸甜苦辣。他的酸甜苦辣中沒有多所著墨或者他不盡知道的是,當他還在美國「德儀」為自己墜落的職涯力挽狂瀾時,貧困的中華民國政府已憑藉海內外幾個人的毅力,以莫名的信心,克盡萬難說服立委、建立工研院體制、擠出鉅款,派出四十多位工研院同仁去美國半導體大廠RCA付費學習(不是川普說的「偷」),1976年起連續三年,每年付給RCA一百萬美元。更不可思議的是,這群平均二十八歲的台灣工程師,回來試產,良率就超過美國師父,RCA驚訝之餘,想把這座台灣第一家半導體示範工廠買下。


當年如果賣了,後來就沒有聯電、台積電及一連串科技大廠,這些如地殼運動一般一個一個拱起、聳立、綿延的護國山脈了。


RCA想把工研院第一座示範工廠買下,並聘用全數員工,這是很好的條件,也是對台灣才剛踏入半導體的成績很大的肯定。工研院時任院長方賢齊在工研院成立二十五周年時回憶此事,坦言「當時很多人很心動」。怎能不心動呢?七、八○年代,台灣面對聯合國、美、日、韓接二連三的背棄,如翻騰在巨浪的孤舟,當時很多人千方百計移民,第一目標就是美國──流著奶與蜜的夢土。何況台灣這座官方出資的工廠,只是「示範」,還常遭杯葛,充滿不確定性,若見好就賣給美資,豈不甚好?


但是,這第一座半導體廠的第一位廠長史欽泰卻有不同看法。他一向溫良恭儉讓,那天卻罕見地以沉重語氣告訴方賢齊:「如果把這座廠賣給美國人,我當年回台灣貢獻國家IC(積體電路)計畫的意義就沒有了,我會辭職。」他明確表示不會跟著工廠轉移到RCA旗下去。


方賢齊很感動,另一方面也覺得「當頭棒喝」。是啊,我們所為何來?只是要做一家工廠賣掉?還是要為台灣發展產業、提升台灣電子業?政府派人赴美學習半導體技術的初衷是什麼?


史欽泰孤臣孽子的心情,敲醒了正作著「美」夢的人。


史欽泰,台糖子弟,高雄茄萣漁村之子,在美國普林斯頓以全額獎學金拿到博士學位後,在聖地牙哥一家電腦公司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但是,「我一心一意要回台灣」。他必須回來,因為他要直面自己的土地、回答自己:「我能為台灣做什麼?」


1969年他赴美留學,1970年日本宣稱擁有釣魚台主權,1972年美國將二戰後占領的「琉球群島」(含釣魚台列嶼)交給日本,掀起華人憤怒。普林斯頓台灣留學生組成「保釣行動委員會」,聲量很大,是保釣大本營之一。史欽泰雖未直接參加,但在同學聚會中,不斷聽到保釣運動的消息,群情沸騰,而他相對沉默:「我從小個性就不會很強烈,沒有情緒。我碰到問題不會著急,不會生氣,我只是想:應該怎麼解決?我能為台灣做什麼?」


從此,「我能為台灣做什麼?」成為他一生的功課。


出去,就是為了回來

史欽泰出生在台灣光復第二年(1946),當年年底,世界第一個電晶體誕生,而台灣的戰後嬰兒潮正才一個個呱呱墜地,赤腳長大。


史欽泰生長在漁村、蔗田,曾與阿嬤住在茄萣海邊,大家日子都不好過,一下雨,家家戶戶土糊的地都是黏黏的泥水。他小學三年級搬去父母住的台糖農場宿舍,上學必須搭乘台車,一搖一晃離開遼闊的蔗田,再走路到學校。


他台南一中畢業後,保送台大電機,北上租了一間兩個榻榻米大的房間,每天三餐最多十元,從未感匱乏。


畢業退伍,赴美深造。出國的那一年,正是阿姆斯壯登陸月球的那一年,而史欽泰才第一次搭飛機。他踏上美國的土地,正是晚上,燈火燦爛,他用shock(震撼)形容自己受到的衝擊:「美國怎麼這麼亮?」真正的問題是:台灣,我的故鄉,為什麼這麼暗?


當時台灣街燈不多,昏昏滅滅,連電扇也才普及不久。


史欽泰從未覺得自己貧窮,但踏上他鄉的第一步,他深深體會到,我們國家落後太遠了。


「出去,就是為了回來」,他本來拿到博士就想回台灣,他跟住在普林斯頓附近的潘文淵先生面談、討教。潘文淵是RCA研發主管,1974年被政府請回評估如何提升台灣電子業,他建議我們發展積體電路,並閉門在圓山飯店十天,替台灣擬出「積體電路計畫草案」,早上十一點交給經濟部長孫運璿,下午兩點就通過了,孫運璿並保證負責籌措一千萬美元經費。


「三不」之約

一個多月之後,就在工研院成立「電子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知名的「電子所」前身),這是後來驅動台灣電子業轉型的強勁引擎。


又過一個多月,孫運璿飛到美東,叩開潘文淵家大門,懇託他為台灣組成一個「科技顧問團」。潘⽂淵立刻請來在美七位華⼈專家,到家裡與孫運璿晤談,當天 ,台灣半導體史上居功厥偉的「技術顧問委員會」(TAC,Technical Advisory Council)就非正式地正式成立了。這真是超級效率。


這些科技顧問每周六到潘府聚會討論獻策,潘文淵並為大家擬定「三不」之約:

一,不拿台灣政府一毛錢。參加此事,是為國家,不是為錢。(潘文淵更決絕,從台灣決定派人去RCA學習之後,他即提早兩年自RCA退休以避嫌,潘夫人也辭去美國教職,伴他頻頻來回美台,她說「成全他的愛國心」。潘文淵即使退休後也未拿台灣一毛薪水。)

二,不能占用上班時間。大家必須用個人時間為台灣奉獻。所以,周末開會。

三,不能洩漏在職公司的機密。

這群科技顧問的「三不」原則,大公無私,讓自己既做母國義工,也未背叛美國雇主,忠義兩全。數十年來「三不」一以貫之,連在第二年才加入的重量級半導體專家、中研院院士虞華年去年九十歲回憶此事時,對「三不」仍然倒背如流,尤其強調:「你不能為錢而來。」


史欽泰是TAC在美面試的學人,他聽了潘文淵建議,先在美國工作汲取經驗,一年多後,知道台灣的IC計畫已確定,立刻辭職返台,連老家都沒回,直接進入工研院。


不進企業,留守工研院

史欽泰是第一波赴美RCA學習的十九人之一,他是製程部分領隊兼司機(只有他有留美經驗,會開車),同行的還有曾繁城、曹興誠、劉英達、陳碧灣、倪其良、戴寶通等人,這群不到三十歲的小伙子,沒有一個人知道自己將成為未來台灣半導體界明星,而台灣從此將成為世界半導體界的喜馬拉雅山。史欽泰當然也沒想到他後來在電子所長任內、親手衍生出去的台積電,將成為全球半導體業的聖母峰,他國可望不可及。


工研院是孵育半導體業的溫床,更是台灣科技人才的養成地,它鄰近清華大學,大樹林立,現代化建築錯落其間,儼若一座大學城。當年這附近都是稻田,根據工研院二十五周年「回首來時路」的訪談,第一任副院長顧光復回憶他和經濟部次長張光世一起到新竹尋找工研院用地的時候,「走的是狹窄坎坷的田間小路,張光世還摔了一跤」。與史欽泰先後回台報到的同學章青駒在電子所成立三十周年受訪時,回憶對工研院第一印象,也恍若隔世:「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到新竹,走過一些從美國標準看來破破爛爛的建築,見了兩位穿著隨便的人事人員,這在當時讓我詫異極了。」


不僅地方破,薪水也爛。史欽泰生動地形容:「我在美國繳的稅,比工研院薪水還多。」他回台那年薪水一萬四,這已是相對高薪,一般教授才八千元。


史欽泰所為何來?

曾做過工研院董事長的張忠謀,在自傳中對工研院頗有一些「責之切」的批評,其中一點是:工研院的人只想做「研究人」,不想做「工業人」。


其中最知名的當然就是在工研院堅守二十七年的元老「老史」。史欽泰堅持不進企業,他以自己個性不適合為由,頑固地留守工研院,收入遠遠不如科技公司。


這是他的選擇。

「我不是只要做一家『企業』,我想做一個『產業』,我要做一個『生態系』。」史欽泰相信:「這才能確保國家獲利。」他認為台灣不僅要建立半導體業,整個電子業都應該要升級,他的夢想只能在工研院完成。


「半導體是人類有史以來最複雜的生態系」,聯電、台積電、台灣光罩、世界先進這些有上下游關係的上市半導體公司,都是先後自工研院衍生出去的,史欽泰是創建人、督導人、催生人。還有更多與工研院直接間接相關的公司。


他也帶領工研院著力個人電腦,電子、電信、通訊、航太、生醫。他興趣廣泛,喜歡跨領域,峰峰相連。而每次技術成熟、商機出來、民間搶入時,他就帶領工研院退出,他的名言是:「創新不易,策略性退出更難」,但唯有策略性退出,台灣中小企業才能一個個蹦出來,而工研院可把資源再投入新領域。


史欽泰是工研院年紀最輕、任職最久的院長,他在此落實夢想中的「科技桃花源」。


「桃花源不應該是遁世的,應該是現世的」,他不僅帶領同仁深耕研發,他還吸引外界有志之士進來,讓他們利用工研院的資源、光環,更快地實現科技理想。


「工研院沒有圍牆」,這個桃花源不會讓你找不到入口,史欽泰擔任院長時,建了開放實驗室及創新育成中心,史欽泰希望「這就是各種領域人才可以相遇、碰撞的平台,讓交流和火花自然產生」。


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奠基者

人,有進有出。工研院成立五十年來,員工轉戰民間科技大廠的,至少兩萬人,「小魚進了大池塘立刻變大魚」,其中有一百多人出任科技大公司CEO或高階管理人員。此外,自1996年工研院育成中心成立以來,共有478家廠商進駐,其中三十一家在離開育成中心後成功進駐竹科、三十三家成功上市或上櫃。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老子》)史欽泰在院長任內,不斷提醒同仁:「工研院沒有『自己』。我們唯一的『自己』就是台灣。」廠商壯大,就是台灣壯大;廠商需要工研院,就是工研院的成就。


史欽泰認為工研院的角色就是:「成就廠商,幫助廠商成為明日之星。」


無名,無利,無我,有人因此認為工研院是「悲劇英雄」。對史欽泰來說,「無私」、「利他」是明確的自我定位。


史欽泰自美回台更新身分證時,工研院因是財團法人,戶政事務所在他的職業欄寫著「社會服務」,他覺得對極了:「是呀,工研院就是社會服務。」他很高興自己的工作是「社會服務」。


史欽泰堅守在工研院「社會服務」,全力貢獻科技業,沒有分到一張股票,甚至為了避嫌,在職期間也要求太太絕不能買股票,「因為我太了解這些產業,這有利益衝突」。他認為「錢夠用就好」。


他很富足,他擁有的最大「紅利」是:台灣半導體成為一個生態系完整的產業,台灣電子業從一般裝配升級到多項世界第一第二,這是台灣真正的用實力走出去。有什麼能比夢想實現更富足?


前美國總統歐巴馬曾說,全球有兩個研究機構,世界應該重視:一個是德國的Fraunhofer Institute,另一個是台灣的ITRI,即工研院。


這應該是對工研院最大的肯定了。

史欽泰充滿感恩:「我的一輩子就是跟著台灣半導體業一起發展。」他說得太客氣了,他的主管胡定華,也是開創台灣半導體業的元老功臣,曾經讚美史欽泰:「在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上,史欽泰是真正帶兵領將、創造契機的人。」


帶兵領將,他不罵人,不摔公文,工研院曾用「柔性革命」來形容史欽泰的領導風格及成就,而他把功勞推給每一位共同奮鬥的人:「我是偷懶的人,喜歡拉著大家一起做。」他認為,「我們的寶島變成閃亮的鑽石,是很多人的貢獻」,不是一個人。


曹操註《孫子兵法》:「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史欽泰印證了。


Saturday, August 30, 2025

把1~10寫成作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一小學生,把1~10寫成作文,當做情書寫。 

沒想到,老師的評語更精彩。 


學生的作文是:

我10在太想你了,已經想你很9了。 請8你交給我,我絕不會7負你,永遠6在我身邊。  5發4,今生今世,都不會3心2意,這輩子只愛你1個!


老師的評語是:

寫得獨1無2,閱到3生有幸。 我連看4、5遍,嚇得6神無主。 小小年紀寫情書,我心裡7上8下。 想你是預謀已9,為師10分佩服啊💑 👏 


哈哈哈…… 學生老師都很厲害!

Friday, August 29, 2025

80年的牆


心理學家和田英樹出版了一本書,名爲《80年的牆》。這本書一出版,銷量就超過了50萬冊,成爲當時最暢銷的書籍。 如果這一銷售趨勢持續下去,這本書的銷量將超過100萬冊,將成爲日本年度最暢銷的書籍。 



 和田博士,61歲,是一位專門研究老年人精神疾病的醫生。 他將80歲老人的"幸運"生活祕訣濃縮成了以下44句話: 


1. 繼續走。 

2. 生氣時,深呼吸。 

3. 多做運動,以免身體僵硬。

 4. 夏天使用空調時多喝水。 

5. 尿布有助於增加活動能力。 

6. 你咀嚼得越多,你的大腦和身體就會越活躍。

 7. 記憶力減退不是由於年齡增長,而是由於大腦使用不足。

 8. 不需要吃太多藥。

 9. 沒有必要不必要的降低血壓和血糖。

 10. 孤獨不是孤獨,而是平靜地度過時光。 

11. 懶惰沒什麼好羞愧的。

 12. 無需在駕駛執照上花錢(日本正在進行一項讓老年人歸還駕照的活動)。

 13. 做你喜歡的事,不要做你不喜歡的事。

 14. 自然的慾望即使在年老時仍然存在。

 15. 無論如何,不要總是待在家裏。 

16. 吃你喜歡的 ; 輕度肥胖更好。

 17. 凡事都要小心。

 18. 不要與你不喜歡的人交往。

 19. 不要總是看電視。

 20. 與其與疾病抗爭,不如學會與它共存。

 21. 當汽車到達山中,道路便顯現出來——這是老年人幸福的神奇話語。

 22. 吃新鮮的水果和沙拉。

 23. 洗澡時間不應超過10分鐘。

 24. 如果你睡不着,不要強迫自己。

 25. 帶來快樂的活動可以增加大腦活動。

 26. 說出你的感受,不要過度思考。

 27. 儘快找一位"家庭醫生"。

 28. 不要過於耐心或強勢 ;做一個 "大膽的高年級學生" 也不壞。

 29. 有時候改變主意是可以的。 

30. 在生命的最後階段,癡呆症是上帝的禮物。

 31. 如果你停止學習,你就會變老。 

32. 不要渴望名聲,你擁有的已經足夠。

 33. 天真屬於老年人。 

34. 事情越難,就越有趣。

 35. 日光浴帶來快樂。

 36. 做有益於他人的事情。

 37. 悠閒地度過今天。

 38. 慾望是長壽的關鍵。

 39. 快樂地生活。 

40. 呼吸輕鬆。

 41. 生活的原則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42. 平靜地接受一切。 

43. 快樂的人受到所有人的喜愛。

 44. 微笑帶來好運。


 變老不是一種限制,而是一種禮物。 有了正確的視角和日常習慣,六十歲以後的歲月可以成爲你生命中最充實的時期之一。 讓我們不是懷着恐懼,而是懷着優雅、感激以及和田博士慷慨分享的智慧來接受衰老。 

The older I get



西洋歌曲The older I get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CelnBziFqs


“The older I get”

一首非常優美的英文歌,老牌鄉村歌手Alan Jackson的創作,深具啟發性,尤其對退休年紀的人,感觸尤深。每句歌詞都寫入心底,每個音符都敲進靈魂。

Alan Jackson利用鄉村歌曲的輕快、灑脫音調,寫出歷經滄桑而回歸淡泊的老年意境。細讀歌曲的英文原句,體會英文詩歌的文字之美。


The Older I Get

英文原創:Alan Jackson

歌詞中文翻譯:洪明洲

( 中文翻譯以新詩形體格式呈現)

 

The older I get

The more I think

You only get a minute, better live while you're in it

'Cause it's gone in a blink

 

年紀愈大,想得愈多

活在當下

因為「當下」稍縱即逝

 

And the older I get

The truer it is

It's the people you love, not the money and stuff

That makes you rich

 

年紀愈大,活得愈真實

你所愛的人,讓你富有,而不是金錢或財富

 

And if they found a fountain of youth

I wouldn't drink a drop and that's the truth

Funny how it feels I'm just getting to my best years yet

 

即便有回春之泉,我一滴也不沾

感受正享受的最美好歲月,才有趣


The older I get

The fewer friends I have

But you don't need a lot when the ones that you got

Have always got your back

 

年紀愈大,朋友愈少

只要有知己,朋友不須很多

就沒有後顧之憂

 

And the older I get

The better I am

At knowing when to give 

And when to just not give a damn

 

年紀愈大,活得愈幸福

愈知奉獻,愈能淡泊自在

 

And if they found a fountain of youth

I wouldn't drink a drop and that's the truth

Funny how it feels I'm just getting to my best years yet

 

即便有回春之泉,我一滴也不沾

感受我正享受的最美好歲月,才有趣

 

The older I get

And I don't mind all the lines

From all the times I've laughed and cried

Souvenirs and little signs of the life I've lived

 

年紀愈大,愈能放下

放下所有歡樂與悲傷,放下曾擁有的記憶

 

The older I get

The longer I pray

I don't know why, I guess that I

Got more to say

 

年紀愈大,祈禱時間愈長

大概是想說的話愈來愈多

 

And the older I get

The more thankful I feel

For the life I've had, and all the life I'm living still

 

年紀愈大,感恩的心愈強

感謝我生命中擁有的,

感謝我曾活過的每一時刻

七夕情人節快樂 💕

✨🌙 

在這特別的日子裡,願每一份相遇都充滿溫柔與感動;

願每一段情誼都能歷久彌新、幸福長伴。


無論是牽手走過四季,還是並肩追逐夢想,

今天都值得好好珍惜、深情相待。


💛 祝福大家 七夕情人節快樂! 💛August 29.

Thursday, August 28, 2025

奇遇

A True Story 😂


美國大西洋賭城的一個週末,一位老太太玩老虎機贏了一桶25美分的硬幣。


她決定停停手,休息一會,便和丈夫一起到酒店的餐廳吃晚餐。


老太太心想:「我最好先把這桶硬幣放到酒店的房間裡。」


於是,老太太對丈夫說:「你先等一下,我把這桶硬幣送回房間,然後我們去餐廳。」說著,老太太捧著那桶硬幣走到電梯前。


老太太正要跨進電梯,卻發現裡面早已站著兩個人——兩個黑人!


其中一個身材魁梧,高大得有些嚇人。


老太太驚呆了,她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兩個黑人要打劫我。


但轉而又想:不要心存偏見,這兩個黑人看起來都頗有紳士風度。


可老太太思想中的種族觀念根深蒂固,一種強烈的恐懼感讓她不知道是否該走進電梯。


老太太呆呆地站在那裡,猶豫不定地望著那兩個黑人,既緊張又害怕,經過一番痛苦的掙扎,老太太終於邁腿踏進了電梯。


老太太刻意避開他們的目光,面朝外,兩眼呆呆地盯著已經關上的電梯門。


一秒鐘,二秒鐘,三秒鐘…


電梯依然原地不動。


「上帝呀!」老太太心想,他們是不是就要動手了?

老太太心跳加速,開始冒冷汗。


就在這時,她聽到一個黑人說:「Hit the floor!」(趴到地上)。


本能告訴她:千萬不要反抗,照他們說的去做。


老太太慌慌張張地放開小桶,雙手按地趴在地板上。


那桶硬幣“嘩啦啦”地掉在地上,到處亂滾。


老太太兩手緊緊按著地板,心裡默默禱告:「把錢都拿走吧,只要不傷害我!」


空氣彷彿凝固了一樣,電梯裡一片靜寂。


幾秒鐘後,老太太聽到一個黑人非常禮貌地說:「夫人,如果你能告訴我們你住哪一層,我們很高興幫你按一下按鈕。」


那位黑人解釋說:「當我和朋友說,‘Hit the floor’時,我指的是,按一下要去的樓層按鈕,而不是讓您趴到地上,夫人!」


(英語中“Hit the floor”有兩個含義:趴到地上;按電梯的樓層按鈕。)


兩位黑人互相對了一下眼神,極力控制住自己不要笑出來。


「我的老天,我犯了一個多麼愚蠢的錯誤!」老太太心想。


她想道歉,卻不知說什麼好。


如何向兩位彬彬有禮的紳士承認,自己原本以為他們要搶劫?


三個人一起動手,將滾落一地的硬幣一一撿起,放回老太太的小桶裡。


電梯到了老太太所在的樓層後,兩個人堅持要把老太太送到房間門口,因為老太太還有些精神恍惚。


把老太太送到門口,兩個人禮貌地道晚安,轉身離去。


就在老太太走進房間的時候,她聽到兩個人在樓道裡大聲笑了起來。


第二天一早,一束鮮花送到了老太太的房間――12朵嬌豔的玫瑰,每一朵玫瑰花上都掛著一張嶄新的百元大鈔。


隨鮮花送來的還有一張卡片,上面寫著:「非常感謝您帶給我們多年未曾有過的最歡暢的大笑。」


【送花人】:

邁克•喬丹(籃球運動員)、愛迪•墨非(好萊塢影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