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5, 2022

麥克阿瑟為子祈禱文


本文是麥克阿瑟將軍留給他的愛子亞瑟一筆最珍貴的資產?這篇祈禱詞是他在 南太平洋戰爭初期最絕望的日子裡寫下的。從這篇祈禱詞裡可以看出麥帥信仰的 虔誠,感情的真摯,以及文章的優美,令人百讀不厭,是千古不朽之作。


主啊!懇求你教導我的兒子,

使他在軟弱時,能夠堅強不屈;

在懼怕時能夠勇敢自持,

在誠實的失敗中,毫不氣餒;

在光明的勝利中,仍能保持謙遜溫和。

懇求你陶冶我的兒子,

使他不要以願望代替實際作為

引領他認識你,同時讓他知道,

認識自己乃是真知識的基石。

主啊!我祈求你,

不要使他走上安逸、舒適之途,

求你將他置於困難、艱難和挑戰的磨練中,

求你引領他,使他學習在風暴中挺身站立,

並學會憐恤那些在重壓之下失敗跌倒的人。

主啊!求你塑造我的兒子,

求你讓他有一顆純潔的心,

並有遠大的目標;

使他在能指揮別人之前,

先懂得駕馭自己;

當邁入未來之際,永不忘記過去的教訓。

主啊!在他有了這些美德之後,

我還要祈求你賜給他充分的幽默感,

以免他過於嚴肅,還苛求自己。

求你賜給他謙卑的心,

使他永遠記得,

真正的偉大是單純,

真正的智慧是坦率,


真正的力量是溫和。

然後作為父親的我, 才敢輕輕說: 「我這一生總算沒有白白活著」,

阿們!

🙏❤️😇💒🛐🌺


General Douglas MacArthur’s Prayer for His Son


Build me a son, O Lord, who will be strong enough to know when he is weak and brave enough to face himself when he is afraid; one who will be proud and unbending in honest defeat, and humble and gentle in victory.

Build me a son whose wishes will not take the place of deeds; a son who will know Thee—and that to know himself is the foundation stone of knowledge.

Lead him, I pray, not in the path of ease and comfort, but under the stress and spur of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 Here let him learn to stand up in the storm; here let him learn compassion for those who fail.

Build me a son whose heart will be clear, whose goal will be high; a son who will master himself before he seeks to master other men; one who will reach into the future, yet never forget the past.

And after all these things are his, add, I pray, enough of a sense of humor, so that he may always be serious, yet never take himself too seriously. Give him humility, so that he may always remember the simplicity of true greatness, the open mind of true wisdom, and the weakness of true strength.

Then I, his father will dare to whisper, “I have not lived in vain. 


🙏❤️🛐🙇‍♂️ 

Friday, September 2, 2022

天黑得很慢

如果您已經60歲了,請你要耐心看完“[天黑得很慢]”這篇文章的摘錄,會讓你生命改觀,樂觀面對人生的。

這是茅盾文學獎得主周大新最近出版最新長篇小說,把老年人的人生的晚景說得非常透徹,句句擲地有聲,說到老人的心坎裡了!

以下文章摘錄

『人從60歲進入老境,到天完全黑下來,這段時間裡有些風景應該要記住。記住了,就會心中有數,不會慌張。
   
第一種風景,是陪伴身邊的人越來越少:
父輩、祖輩的親人大都已離你而去;同輩多已自顧不暇;晚輩都有自己的事情忙碌,即便妻子或丈夫也有可能提前撤走,陪伴你的,只有空蕩蕩的日子。你必須學會獨自生活和品嘗與面對孤獨。
   
第二種風景,是社會的關注度會越來越小:
不管以前事業曾經怎樣輝煌,人如何多有名氣,衰老都會讓你變成普通的老先生和老太太,當聚光燈不再聚焦著,你得學會安靜地呆在一角,去欣賞後來者的熱鬧和風光,而且需要去克服忌妒和抱怨的作祟。
       
第三種風景,是前行路上險情不斷:
骨折、心腦血管堵塞、腦萎縮、癌症等,都可能來拜訪你,想不接待都不行。你得學會與疾病共處,帶病生活,視病如友,不要再幻想身無一點疾病的安穩日子。保持良好心態,適當的運動,維持身體的健康,是你的任務,你得勉勵自己不斷努力。
   
第四種風景,是準備到床上生活,重新返回幼年狀態:
母親最初把我們帶來人世,是在床上;經過一生艱難曲折的奮鬥,最終還要回到人生原點…….床,去接受別人的照料。所不同的是,我們來時有母親照料,我們準備走時,不一定有親人照料。即使有親人,有的也遠不如母親。更多的可能是面帶微笑心裡厭煩的無親無故的護理人員。你得低調,甚至你得感恩。
        
第五種風景,是沿途的騙子很多:
很多騙子都知道老人們口袋裏有些積蓄,於是想盡辦法要把錢騙走,打電話、發簡訊、來郵件,試吃、試用、試聽,快富法、延壽品、開光式,總之,一心想把錢掏空。對此得提高警惕,捂緊錢包,別輕易上當,把錢花在刀口上。
       
第六種風景,就是要善待你的老伴(身旁好友/好伴):
說話處處要溫柔體貼,多關心對方,特別是你的丈夫、你的太太,他(她)是你人生的最後一筆存款,年過60歲了,指望兒女不行,孩子有自己的家庭,最後還是老夫妻相依為命。這把年紀了誰也不會再變心,只有怕失去對方。

天黑之前,人生最後一段路途的光線會逐漸變暗且越來越暗,自然增加了難走的程度。因此,60歲以後更要看透人生,盡情珍惜、享受人生,不要再去包纜社會、包攬子孫的鎖事。

更不要自以為是,倚老賣老,說起話來居高臨下,既傷人,又傷自己。人老了更要懂得尊重。同時,更要理解、看淡這最後的日子,做些心理準備,道法自然,泰然處之!』

這幾處風景,把老年人的人生的晚景說得非常透徹,句句擲地有聲,說到老人的心坎裏了!歡迎大家轉發給自己的老同學、老同亊、老戰友,共同安排好人生的最後一站吧!

人性

🍁 《只有規則和制度才能遏制人性的陰暗》 

🔺 1、據說盜墓一般要兩個人,比如打一個洞,其中一人下去取珠寶玉器,另一人上面用繩子系上來,但一開始,經常發生了拉繩人見財起異拋棄下面同伙而去的事。

於是演變為盜墓團伙以父子居多,但也發生了兒子扔下墓里親爹的事。

最後形成行規:兒子下去取貨,老子上面拉繩子,就再沒出現過把人落在墓坑的事。如果這算是制度建設的鼻祖,那麼不妨以賊為師。

🔺 2、德國有習慣,前面的人喜歡幫別人扶門,有人說德國民眾天生素質就高,其實也不盡然。

真正的原因是聯邦德國成立後,政府制定了一套規則,比如德國有法律規定,關門時不小心把人撞了,你得無條件賠償,還得幫人醫治。

這些規定都很具體,操作性很強。還有遵守交通規則、按秩序排隊等等,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良好的行為就變成了習慣,這個社會就變得文明起來了。

🔺 3、二戰期間,美國空軍降落傘的合格率為99.9%,這就意味著從概率上來說,每一千個跳傘的士兵中會有一個因為降落傘不合格而喪命。

軍方要求廠家必須讓合格率達到100%才行。廠家負責人說他們竭盡全力了,99.9%已是極限,除非出現奇跡。

軍方(也有人說是巴頓將軍)就改變了檢查制度,每次交貨前從降落傘中隨機挑出幾個,讓廠家負責人親自跳傘檢測。從此,奇跡出現了,降落傘的合格率達到了百分之百。

🔺 4、有一段時間,英國政府雇傭私人船隻運送犯人,按照裝船的人數付費,多運多賺錢。很快弊端出現了:罪犯的死亡率非常之高。

政府官員絞盡腦汁想降低罪犯運輸過程中的死亡率,包括派官員上船監督,限制裝船數量等等,卻都實施不下去。

最後,他們終於找到了一勞永逸的辦法,就是將付款方式變換了一下:由根據上船的人數付費改為根據下船的人數付費。船主只有將人活著送達澳洲,才能賺到運送費用。

新政策一出爐,罪犯死亡率立竿見影地降到了百分之一左右。後來船主為了提高生存率還在船上配備了醫生。

🔺 其實,無論在組織還是社會里,好的制度,能讓壞人乾不了壞事;不好的制度,會讓好人變壞。

我們沒必要非要討論人性本善還是本惡,合理的組織制度,必然是授權與監督同時存在的,既相信你的能力,又懷疑你的本性,但我要用制度來激發你性格中天使的一面,還要用制度來威懾你惡魔的一面。

人的慾望是無限的,本性的好壞也是隨時而變的,只有在明晰了名分之下的責權利,再有一套組織制度去監督,這樣才能人盡其能,才會有一個和諧的環境。

人性有光輝的一面,也有陰暗的一面,有句話說的好:不背叛,只是因為背叛的籌碼不夠大,這種利誘大到一定程度,人性陰暗的一面就會被誘發。

⭕️ 千萬不要相信人性,因為只有規則和制度,才能讓人性的陰暗無處發揮。
(信仰呢?感情呢?)

🍁 再補充幾個例子:
🔺 例1:   兩人分西瓜
誰有拿刀分瓜權,都可能給自己划大些,給對方划小些(除非是父母對子女)。
於是規定:   一個人有權分瓜,另一個人有權先挑選。
問題解決了。

🔺 例2:   歐洲某國,議會有權通過給議員加薪的法律。
但規定,必須在下一屆議會任期方可實行。

🔺 例3:有一對夫妻遇到了死神。
死神說:"你們兩人只能活一個,你們猜拳吧,輸的就得死。"

最後,丈夫輸了……妻子抱著死去的丈夫說:"說好一起出石頭的,為什麼我出了剪刀,你卻出了布。"

這就是現實,這就是人心。
算計別人,最後也就算計了自己。
當有些人想輸時,他卻贏了。

啟示:一直善良下去,你就贏了,做人還是厚道好!

🔺 例4:有個老木匠即將退休,老闆捨不得他,要他再建一座房子再走。老木匠雖答應,但心已不在工作上,用的是差料,出的是粗活。當房子建好,老闆說這就是他退休的禮物。

沒想到建的竟是自己的房子,他既羞愧又後悔。

Saturday, August 27, 2022

疫情對聯

本輪疫情最優秀的對聯誕生了!文字用得特別好!

上聯:一根棉籤攪動天下諸“喉”

下聯:三寸試管探明人間陰陽

橫批:張口就來!

Monday, August 8, 2022

必需贏的人

1.手機被偷時 一男生在火車站附近手機被偷了,他馬上請朋友給自己手機發了一條信息: 「哥,火車快開了,我等不到你,先上車了!欠你的2萬塊錢,我放在火車站寄存處A19號櫃子裡,密碼是1685」。 半小時後,偷手機的那位在火車站寄存處A19號櫃子前被生擒。

 2.免費的好茶 張山一直喜歡喝20塊錢的茶葉。每次張山去新的茶店買茶葉,老闆都送他半兩好茶,張山就將好茶留著待客。一天閒來無事泡壺好茶,竟喝上癮。喝完免費的好茶,張山便不願再喝20塊錢的茶了。不管他買多貴的茶葉,老闆總會送他半兩更好的茶。半年下來,張山突然發現,自己花在茶葉上的錢是原來的10倍! 

 3.坐飛機的普遍現象 觀察30到40這個年齡段的旅客,你會發現,頭等艙的旅客往往是在讀書;公務艙的旅客大多在看雜誌或用筆記電腦辦公;經濟艙的旅客則是在看報紙、看電影、玩遊戲和聊天的較多。 在機場,貴賓廳裡面的人大多在閱讀,而普通候機區全都在玩手機。 那麼,到底是人的位置影響了行為,還是行為影響了位置呢? 

 4.奪取先機 商人帶兩袋大蒜到某地,當地人沒見過大蒜,因此極為喜愛,於是贈商人兩袋金子。另一商人聽說後,便帶兩袋蔥去,當地人覺得蔥更美味,金子不足以表達感情,於是把兩袋大蒜給了他。 雖是故事,但生活往往如此,得先機者得金子,步後塵者就可能得大蒜。善於別人沒走過的路,才可能走出自己的路。 

5.行銷策略

    1. 對於富人來說,他們怕產品不安全、怕沒格調、怕沒面子、怕沒別人的好。

    2. 對於一般客戶來說,他們貪便宜、貪贈品、貪打折、貪比別人划算、貪省到了錢。

請抓住「貪」和「怕」這兩大心理推銷。

6.換位思考

富豪到華爾街銀行借5,000元貸款,借期兩週。銀行貸款須有抵押,富豪用停在門口的勞斯萊斯做抵押。銀行職員將他的勞斯萊斯停在地下車庫裡,然後借給富豪5,000元。兩週後,富豪來還錢,利息僅15元。

 銀行職員將他的勞斯萊斯停在地下車庫裡。

銀行職員發現富豪帳上有幾百萬,問為啥還要借錢,富豪說:「15元,兩週的停車場,在華爾街是永遠找不到的。」(真是太聰明了!)

7. 保齡球效應

保齡球是10個瓶子,你如果每次砸倒9個瓶子,最終得分90分;而你如果每次能砸倒10個瓶子,最終得分240分。

社會記分規則就是這樣:只要你比別人稍微優秀一點,能再多堅持一會,就贏得更多機會。這種機會疊加就是人生效應的階級放大,最終造成人與人之間巨大的落差。

懶惰螞蟻

日本北海道大學的進化生物研究小組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他們對三個分別由30隻螞蟻組成的黑蟻群進行追蹤,以觀察它們的分工情況。

結果發現,大多數螞蟻都很勤快,清理蟻穴、搬運食物、照顧幼蟻,幾乎沒有停歇。
然而,有少部分螞蟻卻無所事事,終日在蟻群周圍東張西望,從不工作。生物學家把這少數螞蟻叫做「懶螞蟻」,並在它們身上做了標記。

有趣的是,當研究小組斷絕掉蟻群的食物來源時,那些勤快的螞蟻立刻亂成了一團。
而「懶螞蟻」們則不慌不忙,帶領蟻群向新的食物源轉移。

原來懶螞蟻們不是懶,而是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偵察上。
它們看起來遊手好閒,但腦子裡沒有停止過思考,這就是著名的「懶螞蟻效應」。

有個叫「殺死偽勤奮」的小組,裡面有這樣一句特別扎心的話:「機械式努力的背後,不過是一種肌肉的習慣性運動。這看起來是勤奮,其實是腦子的偷懶。」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不是努力的程度,而是思維的深度。

沒有深度思考,所有勤奮都是白搭。
會被自己表面的努力麻痹住了,將勤奮膚淺地理解為「每天工作到12點以後」,而忽略了思維上的精進。直到最後才發現,自己不過是在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之前看《思考力的快慢》,書裡有個故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在加利福利亞的一個小鎮上,有位愛好寫作的年輕人。他每天筆耕不輟,立志成為一名優秀的小說家。但是他寫出來的小說卻總是滯銷,無人欣賞。

他很苦惱,就去教堂問神父:「請您告訴我,為什麼我夜以繼日地寫作,但是作品卻沒有任何進步呢?」

神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你早上都在做些什麼?」
他有點不解說:「我在寫小說。」
神父又問:「那麼上午呢?」
他答道:「也在寫小說。」
神父繼續問:「下午呢?」
聽到這話,年輕人有點不耐煩:「我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其餘時間都在寫小說。」

「那你什麼時候在生活的思考呢?」
看著絲毫不知道自己問題在哪兒的年輕人,神父耐心道:
「你所謂的勤奮,不過是重複且長時間的無盡忙碌,並沒有什麼難的。只要條件具備,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
難的是思考,沒有思考,你的小說就沒有靈魂;沒有思考,你的勤奮就沒有意義。」

一個囿於雜務而懶於思考的人,註定會陷入平庸的困境。擺脫低質量的勤奮,養成思考的習慣,才是人生進階的第一步。

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的塞德希爾·穆來納森有句名言:「對任何一個組織而言,留一定的餘閒很重要,它不是對資源的浪費,而是讓系統更加高效地運轉。」
 
同樣地,對於個體而言,我們也需要給自己留下一定的餘閒時間,來思考充電,升維自己。
 
在《忙,但不要窮忙》一書中有這一段話:「無論多忙,都要給自己一些空餘的時間,這些時間,要給自己放空。思考一下有沒有更好的方向,有沒有更棒的路。就好比一個團隊裡,總要有一兩個領導是閒的,因為他們負責思考,負責更好地制定方向。」
 
一個人的思考深度,決定了他人生的高度。不要日日在工作的漩渦裡打轉,以忙碌代替生活。
 
相反的,要把自己從忙碌的服事或工作中剝離出來,給自己留下思考的時間。法國思想家笛卡兒在《隨想錄》裡寫道:人只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我思故我在。

人,唯有在忙碌的生活中給自己留下思考的空間,才能靜聽靈魂深處的聲音,才能找到人生最有價值的路徑!!

有時候-不仿慢下來⋯學做一隻勤於思考的「懶惰螞蟻」吧!!
                     
思想好了再行 ,你會活的一切會更符合你的人生價值。

爸爸

【  爸 爸  】

世界上最孤獨的人是爸爸。 
最難懂的人也是爸爸。
最經歷風雨的是爸爸。 
最少被傳頌的是爸爸

他一邊教育你勤儉節約,一邊又怕你沒有錢花用。
他責怪你做錯了事內心卻不忍心你被責怪。

他從不誇獎你有多棒,內心卻早已為你驕傲壓抑到內傷。
他不願你太早戀愛,心裏卻希望你有一個比他還幸福的家。

這世界最愛你的人是爸爸。
有誰甘心給你當馬騎?
誰會在深夜站牌守候?
誰願意為你在外奔波?

最孤獨的人卻是爸爸。
最經歷風雨的是爸爸。
最少被傳頌的是爸爸。

    ❤父親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