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20, 2025

當科技成為信仰,人情就成了異端

轉傳:

我朋友半夜

感言!


科技的荒謬階級

當生活被拆解成 QR Code 與 App,世界變快了,人卻更遠了。


2025.10.09


凌晨,我只是起床上個廁所,結果睡意全失。

坐在書桌前,打開筆電,一邊抱怨、一邊敲著幾句牢騷。

沒想到這場小小的深夜碎歲念,最後竟變成一篇寫給整個時代的嘆息。


世界正在被科技靜靜切割。

那些熟練操作的人,如同握有通行證,滑著指尖穿越未來的門;

而不懂的人,被遺落在門外,孤立、無聲,成為被時代淘汰的幽靈。


落伍、不合時宜──如今不再只是形容詞,而是一種冷酷、無形的審判。


一、吃飯也要被掃描的時代

走進餐廳,服務生不再遞上菜單,只丟下一句:「掃 QR Code 點餐。」

你掃不到?那就別想吃。對不起,這裡只認手機。


古早味小吃、巷口老店都被同化。

那張紙本菜單,那種用手指著滷肉飯說「這個」的溫度,被徹底消音。

我家附近的壽司郎開了好幾年,我到現在一口都沒吃過。

不是不想,是不願。

我寧願餓著,也不願臣服。

有些店甚至只接受網路預約──遇到這種,我真想當場吼一句:狗屁!


二、連買票都要被剝一層皮

演唱會、音樂劇、電影票,全都藏在雲端。

我最近買《悲慘世界》的票,整個過程像一場科技試煉。

沒有紙本票,沒有櫃檯,只有冷冰冰的介面:

登入、驗證、授權、填資料──姓名、電話、Email、地址。


付了錢還得再付「手續費」「資料處理費」。

甚至演出在衛武營,售票卻是外包公司。

那一瞬間我才明白:

所謂數位轉型,有時只是把人力工作轉嫁給你,

再冠上一個「服務升級」的名字。


我們被迫當自己的櫃檯、客服、資料員。

便利的外殼下,是層層剝削。


三、機場:現代荒誕劇的舞台

機場更是極致的冷笑話。

昔日你遞上護照,服務員微笑:「祝您旅途愉快。」

如今他們指著自助報到機:「自己去操作。」


我真的看過三、四個員工,圍在兩台機器旁喝咖啡、閒聊,

看著旅客與機器搏鬥。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

科技不是讓人更自由,

而是讓服務變成一場笑話──

有「人」在現場,卻沒有人真的在。


四、工作的陷阱:效率的幻覺

雲端、Google Docs、線上表單──這些工具把效率推上神壇。

但我們忘了問:誰的效率?


那些原本屬於承辦人員的工作,全被轉嫁給使用者。

填表、上傳、整理、驗證……

不會操作的人,聲音就被排除。

統計數據光鮮亮麗,卻只代表會用科技的那一群人。

另一半的真實,早被刪除。


五、我與 QR Code 的戰爭

我不反對科技,我也略懂操作。

但吃飯、買票這種日常,我只想保留一點人味。


老實說,我真的受夠 QR Code 侵門踏戶、改扁我的庶民活日常。

它像一個無孔不入的監工,

逼著我在餐桌前掏手機、在門口掃碼、在螢幕上遞出生活的每一寸痕跡。


孩子們流暢地滑動螢幕,我卻被他們那眼神刺痛──

那種「你怎麼還不會」的眼神。

這,也許就是新的代溝:

他們流利於無人世界,而我懷念人與人的世界。


六、沒有 App 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想像你沒有手機、沒有網路、沒有 Google Maps。

你得拿著紙本地圖、打電話訂位、到現場排隊。

生活會慢下來,變得不即時、不便利。

可同時,它也會重新變得真實、有重量、有溫度。


便利的代價,是靈魂的消音。

科技取代的不只是程序,更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等待」。


七、請讓生活恢復呼吸

做一個現代人很難。

醒來的第一件事不是伸懶腰,而是找手機。

訊息、通知、郵件、提醒──像潮水一樣撲來。


我們吃飯要掃碼、買票要登入、呼吸要被計步。

但科技再厲害,也不能模仿笑聲、眼神、溫度。


所以,有時我選擇慢下來。

放下手機,和人說話,用筆寫字,到櫃檯排隊。

那一刻,我重新記得:


生活不是一個 App。

生活,是一個人。


當科技成為信仰,人情就成了異端;

而我,只想留在那個還能說「謝謝」的世界。

P.s

看了你寄來的半夜感言,其中說到QR Code以及App .那種嘆息及無力感深深了打動了我。我出遠門也有這困難。好像這世界不是我的世界。我沒有擦手擦腳的餘地了。不免自卑起來。

又是神量給我們新的一天。希望我能用自己的方式好好的度過。更是祈求神這時候牽你的手堅定你的腳步。度過每一個時程。心懷意念都神的保守更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