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31, 2025

史欽泰,把「桃花源」從遁世變現世 沈珮君 文


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開路先鋒 

雖然歷史沒有what if,但是從頭覆按時,關鍵時刻若作出不同決定……?細思極恐。

「如果沒有台積電,2026年以後,所有的自動駕駛都會不見。」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在今春台大EMBA演講時,描述一個不能想像的世界。何僅自動駕駛會不見,蘋果手機升級也沒辦法那麼快,AI可能仍只存在科幻電影裡。


「如果沒有台積電……」,人類文明史會改寫。

台積電現在似乎等同「張忠謀」三個字。他說,他建立台積電,充滿酸甜苦辣。他的酸甜苦辣中沒有多所著墨或者他不盡知道的是,當他還在美國「德儀」為自己墜落的職涯力挽狂瀾時,貧困的中華民國政府已憑藉海內外幾個人的毅力,以莫名的信心,克盡萬難說服立委、建立工研院體制、擠出鉅款,派出四十多位工研院同仁去美國半導體大廠RCA付費學習(不是川普說的「偷」),1976年起連續三年,每年付給RCA一百萬美元。更不可思議的是,這群平均二十八歲的台灣工程師,回來試產,良率就超過美國師父,RCA驚訝之餘,想把這座台灣第一家半導體示範工廠買下。


當年如果賣了,後來就沒有聯電、台積電及一連串科技大廠,這些如地殼運動一般一個一個拱起、聳立、綿延的護國山脈了。


RCA想把工研院第一座示範工廠買下,並聘用全數員工,這是很好的條件,也是對台灣才剛踏入半導體的成績很大的肯定。工研院時任院長方賢齊在工研院成立二十五周年時回憶此事,坦言「當時很多人很心動」。怎能不心動呢?七、八○年代,台灣面對聯合國、美、日、韓接二連三的背棄,如翻騰在巨浪的孤舟,當時很多人千方百計移民,第一目標就是美國──流著奶與蜜的夢土。何況台灣這座官方出資的工廠,只是「示範」,還常遭杯葛,充滿不確定性,若見好就賣給美資,豈不甚好?


但是,這第一座半導體廠的第一位廠長史欽泰卻有不同看法。他一向溫良恭儉讓,那天卻罕見地以沉重語氣告訴方賢齊:「如果把這座廠賣給美國人,我當年回台灣貢獻國家IC(積體電路)計畫的意義就沒有了,我會辭職。」他明確表示不會跟著工廠轉移到RCA旗下去。


方賢齊很感動,另一方面也覺得「當頭棒喝」。是啊,我們所為何來?只是要做一家工廠賣掉?還是要為台灣發展產業、提升台灣電子業?政府派人赴美學習半導體技術的初衷是什麼?


史欽泰孤臣孽子的心情,敲醒了正作著「美」夢的人。


史欽泰,台糖子弟,高雄茄萣漁村之子,在美國普林斯頓以全額獎學金拿到博士學位後,在聖地牙哥一家電腦公司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但是,「我一心一意要回台灣」。他必須回來,因為他要直面自己的土地、回答自己:「我能為台灣做什麼?」


1969年他赴美留學,1970年日本宣稱擁有釣魚台主權,1972年美國將二戰後占領的「琉球群島」(含釣魚台列嶼)交給日本,掀起華人憤怒。普林斯頓台灣留學生組成「保釣行動委員會」,聲量很大,是保釣大本營之一。史欽泰雖未直接參加,但在同學聚會中,不斷聽到保釣運動的消息,群情沸騰,而他相對沉默:「我從小個性就不會很強烈,沒有情緒。我碰到問題不會著急,不會生氣,我只是想:應該怎麼解決?我能為台灣做什麼?」


從此,「我能為台灣做什麼?」成為他一生的功課。


出去,就是為了回來

史欽泰出生在台灣光復第二年(1946),當年年底,世界第一個電晶體誕生,而台灣的戰後嬰兒潮正才一個個呱呱墜地,赤腳長大。


史欽泰生長在漁村、蔗田,曾與阿嬤住在茄萣海邊,大家日子都不好過,一下雨,家家戶戶土糊的地都是黏黏的泥水。他小學三年級搬去父母住的台糖農場宿舍,上學必須搭乘台車,一搖一晃離開遼闊的蔗田,再走路到學校。


他台南一中畢業後,保送台大電機,北上租了一間兩個榻榻米大的房間,每天三餐最多十元,從未感匱乏。


畢業退伍,赴美深造。出國的那一年,正是阿姆斯壯登陸月球的那一年,而史欽泰才第一次搭飛機。他踏上美國的土地,正是晚上,燈火燦爛,他用shock(震撼)形容自己受到的衝擊:「美國怎麼這麼亮?」真正的問題是:台灣,我的故鄉,為什麼這麼暗?


當時台灣街燈不多,昏昏滅滅,連電扇也才普及不久。


史欽泰從未覺得自己貧窮,但踏上他鄉的第一步,他深深體會到,我們國家落後太遠了。


「出去,就是為了回來」,他本來拿到博士就想回台灣,他跟住在普林斯頓附近的潘文淵先生面談、討教。潘文淵是RCA研發主管,1974年被政府請回評估如何提升台灣電子業,他建議我們發展積體電路,並閉門在圓山飯店十天,替台灣擬出「積體電路計畫草案」,早上十一點交給經濟部長孫運璿,下午兩點就通過了,孫運璿並保證負責籌措一千萬美元經費。


「三不」之約

一個多月之後,就在工研院成立「電子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知名的「電子所」前身),這是後來驅動台灣電子業轉型的強勁引擎。


又過一個多月,孫運璿飛到美東,叩開潘文淵家大門,懇託他為台灣組成一個「科技顧問團」。潘⽂淵立刻請來在美七位華⼈專家,到家裡與孫運璿晤談,當天 ,台灣半導體史上居功厥偉的「技術顧問委員會」(TAC,Technical Advisory Council)就非正式地正式成立了。這真是超級效率。


這些科技顧問每周六到潘府聚會討論獻策,潘文淵並為大家擬定「三不」之約:

一,不拿台灣政府一毛錢。參加此事,是為國家,不是為錢。(潘文淵更決絕,從台灣決定派人去RCA學習之後,他即提早兩年自RCA退休以避嫌,潘夫人也辭去美國教職,伴他頻頻來回美台,她說「成全他的愛國心」。潘文淵即使退休後也未拿台灣一毛薪水。)

二,不能占用上班時間。大家必須用個人時間為台灣奉獻。所以,周末開會。

三,不能洩漏在職公司的機密。

這群科技顧問的「三不」原則,大公無私,讓自己既做母國義工,也未背叛美國雇主,忠義兩全。數十年來「三不」一以貫之,連在第二年才加入的重量級半導體專家、中研院院士虞華年去年九十歲回憶此事時,對「三不」仍然倒背如流,尤其強調:「你不能為錢而來。」


史欽泰是TAC在美面試的學人,他聽了潘文淵建議,先在美國工作汲取經驗,一年多後,知道台灣的IC計畫已確定,立刻辭職返台,連老家都沒回,直接進入工研院。


不進企業,留守工研院

史欽泰是第一波赴美RCA學習的十九人之一,他是製程部分領隊兼司機(只有他有留美經驗,會開車),同行的還有曾繁城、曹興誠、劉英達、陳碧灣、倪其良、戴寶通等人,這群不到三十歲的小伙子,沒有一個人知道自己將成為未來台灣半導體界明星,而台灣從此將成為世界半導體界的喜馬拉雅山。史欽泰當然也沒想到他後來在電子所長任內、親手衍生出去的台積電,將成為全球半導體業的聖母峰,他國可望不可及。


工研院是孵育半導體業的溫床,更是台灣科技人才的養成地,它鄰近清華大學,大樹林立,現代化建築錯落其間,儼若一座大學城。當年這附近都是稻田,根據工研院二十五周年「回首來時路」的訪談,第一任副院長顧光復回憶他和經濟部次長張光世一起到新竹尋找工研院用地的時候,「走的是狹窄坎坷的田間小路,張光世還摔了一跤」。與史欽泰先後回台報到的同學章青駒在電子所成立三十周年受訪時,回憶對工研院第一印象,也恍若隔世:「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到新竹,走過一些從美國標準看來破破爛爛的建築,見了兩位穿著隨便的人事人員,這在當時讓我詫異極了。」


不僅地方破,薪水也爛。史欽泰生動地形容:「我在美國繳的稅,比工研院薪水還多。」他回台那年薪水一萬四,這已是相對高薪,一般教授才八千元。


史欽泰所為何來?

曾做過工研院董事長的張忠謀,在自傳中對工研院頗有一些「責之切」的批評,其中一點是:工研院的人只想做「研究人」,不想做「工業人」。


其中最知名的當然就是在工研院堅守二十七年的元老「老史」。史欽泰堅持不進企業,他以自己個性不適合為由,頑固地留守工研院,收入遠遠不如科技公司。


這是他的選擇。

「我不是只要做一家『企業』,我想做一個『產業』,我要做一個『生態系』。」史欽泰相信:「這才能確保國家獲利。」他認為台灣不僅要建立半導體業,整個電子業都應該要升級,他的夢想只能在工研院完成。


「半導體是人類有史以來最複雜的生態系」,聯電、台積電、台灣光罩、世界先進這些有上下游關係的上市半導體公司,都是先後自工研院衍生出去的,史欽泰是創建人、督導人、催生人。還有更多與工研院直接間接相關的公司。


他也帶領工研院著力個人電腦,電子、電信、通訊、航太、生醫。他興趣廣泛,喜歡跨領域,峰峰相連。而每次技術成熟、商機出來、民間搶入時,他就帶領工研院退出,他的名言是:「創新不易,策略性退出更難」,但唯有策略性退出,台灣中小企業才能一個個蹦出來,而工研院可把資源再投入新領域。


史欽泰是工研院年紀最輕、任職最久的院長,他在此落實夢想中的「科技桃花源」。


「桃花源不應該是遁世的,應該是現世的」,他不僅帶領同仁深耕研發,他還吸引外界有志之士進來,讓他們利用工研院的資源、光環,更快地實現科技理想。


「工研院沒有圍牆」,這個桃花源不會讓你找不到入口,史欽泰擔任院長時,建了開放實驗室及創新育成中心,史欽泰希望「這就是各種領域人才可以相遇、碰撞的平台,讓交流和火花自然產生」。


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奠基者

人,有進有出。工研院成立五十年來,員工轉戰民間科技大廠的,至少兩萬人,「小魚進了大池塘立刻變大魚」,其中有一百多人出任科技大公司CEO或高階管理人員。此外,自1996年工研院育成中心成立以來,共有478家廠商進駐,其中三十一家在離開育成中心後成功進駐竹科、三十三家成功上市或上櫃。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老子》)史欽泰在院長任內,不斷提醒同仁:「工研院沒有『自己』。我們唯一的『自己』就是台灣。」廠商壯大,就是台灣壯大;廠商需要工研院,就是工研院的成就。


史欽泰認為工研院的角色就是:「成就廠商,幫助廠商成為明日之星。」


無名,無利,無我,有人因此認為工研院是「悲劇英雄」。對史欽泰來說,「無私」、「利他」是明確的自我定位。


史欽泰自美回台更新身分證時,工研院因是財團法人,戶政事務所在他的職業欄寫著「社會服務」,他覺得對極了:「是呀,工研院就是社會服務。」他很高興自己的工作是「社會服務」。


史欽泰堅守在工研院「社會服務」,全力貢獻科技業,沒有分到一張股票,甚至為了避嫌,在職期間也要求太太絕不能買股票,「因為我太了解這些產業,這有利益衝突」。他認為「錢夠用就好」。


他很富足,他擁有的最大「紅利」是:台灣半導體成為一個生態系完整的產業,台灣電子業從一般裝配升級到多項世界第一第二,這是台灣真正的用實力走出去。有什麼能比夢想實現更富足?


前美國總統歐巴馬曾說,全球有兩個研究機構,世界應該重視:一個是德國的Fraunhofer Institute,另一個是台灣的ITRI,即工研院。


這應該是對工研院最大的肯定了。

史欽泰充滿感恩:「我的一輩子就是跟著台灣半導體業一起發展。」他說得太客氣了,他的主管胡定華,也是開創台灣半導體業的元老功臣,曾經讚美史欽泰:「在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上,史欽泰是真正帶兵領將、創造契機的人。」


帶兵領將,他不罵人,不摔公文,工研院曾用「柔性革命」來形容史欽泰的領導風格及成就,而他把功勞推給每一位共同奮鬥的人:「我是偷懶的人,喜歡拉著大家一起做。」他認為,「我們的寶島變成閃亮的鑽石,是很多人的貢獻」,不是一個人。


曹操註《孫子兵法》:「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史欽泰印證了。


Saturday, August 30, 2025

把1~10寫成作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一小學生,把1~10寫成作文,當做情書寫。 

沒想到,老師的評語更精彩。 


學生的作文是:

我10在太想你了,已經想你很9了。 請8你交給我,我絕不會7負你,永遠6在我身邊。  5發4,今生今世,都不會3心2意,這輩子只愛你1個!


老師的評語是:

寫得獨1無2,閱到3生有幸。 我連看4、5遍,嚇得6神無主。 小小年紀寫情書,我心裡7上8下。 想你是預謀已9,為師10分佩服啊💑 👏 


哈哈哈…… 學生老師都很厲害!

Friday, August 29, 2025

80年的牆


心理學家和田英樹出版了一本書,名爲《80年的牆》。這本書一出版,銷量就超過了50萬冊,成爲當時最暢銷的書籍。 如果這一銷售趨勢持續下去,這本書的銷量將超過100萬冊,將成爲日本年度最暢銷的書籍。 



 和田博士,61歲,是一位專門研究老年人精神疾病的醫生。 他將80歲老人的"幸運"生活祕訣濃縮成了以下44句話: 


1. 繼續走。 

2. 生氣時,深呼吸。 

3. 多做運動,以免身體僵硬。

 4. 夏天使用空調時多喝水。 

5. 尿布有助於增加活動能力。 

6. 你咀嚼得越多,你的大腦和身體就會越活躍。

 7. 記憶力減退不是由於年齡增長,而是由於大腦使用不足。

 8. 不需要吃太多藥。

 9. 沒有必要不必要的降低血壓和血糖。

 10. 孤獨不是孤獨,而是平靜地度過時光。 

11. 懶惰沒什麼好羞愧的。

 12. 無需在駕駛執照上花錢(日本正在進行一項讓老年人歸還駕照的活動)。

 13. 做你喜歡的事,不要做你不喜歡的事。

 14. 自然的慾望即使在年老時仍然存在。

 15. 無論如何,不要總是待在家裏。 

16. 吃你喜歡的 ; 輕度肥胖更好。

 17. 凡事都要小心。

 18. 不要與你不喜歡的人交往。

 19. 不要總是看電視。

 20. 與其與疾病抗爭,不如學會與它共存。

 21. 當汽車到達山中,道路便顯現出來——這是老年人幸福的神奇話語。

 22. 吃新鮮的水果和沙拉。

 23. 洗澡時間不應超過10分鐘。

 24. 如果你睡不着,不要強迫自己。

 25. 帶來快樂的活動可以增加大腦活動。

 26. 說出你的感受,不要過度思考。

 27. 儘快找一位"家庭醫生"。

 28. 不要過於耐心或強勢 ;做一個 "大膽的高年級學生" 也不壞。

 29. 有時候改變主意是可以的。 

30. 在生命的最後階段,癡呆症是上帝的禮物。

 31. 如果你停止學習,你就會變老。 

32. 不要渴望名聲,你擁有的已經足夠。

 33. 天真屬於老年人。 

34. 事情越難,就越有趣。

 35. 日光浴帶來快樂。

 36. 做有益於他人的事情。

 37. 悠閒地度過今天。

 38. 慾望是長壽的關鍵。

 39. 快樂地生活。 

40. 呼吸輕鬆。

 41. 生活的原則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42. 平靜地接受一切。 

43. 快樂的人受到所有人的喜愛。

 44. 微笑帶來好運。


 變老不是一種限制,而是一種禮物。 有了正確的視角和日常習慣,六十歲以後的歲月可以成爲你生命中最充實的時期之一。 讓我們不是懷着恐懼,而是懷着優雅、感激以及和田博士慷慨分享的智慧來接受衰老。 

The older I get



西洋歌曲The older I get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CelnBziFqs


“The older I get”

一首非常優美的英文歌,老牌鄉村歌手Alan Jackson的創作,深具啟發性,尤其對退休年紀的人,感觸尤深。每句歌詞都寫入心底,每個音符都敲進靈魂。

Alan Jackson利用鄉村歌曲的輕快、灑脫音調,寫出歷經滄桑而回歸淡泊的老年意境。細讀歌曲的英文原句,體會英文詩歌的文字之美。


The Older I Get

英文原創:Alan Jackson

歌詞中文翻譯:洪明洲

( 中文翻譯以新詩形體格式呈現)

 

The older I get

The more I think

You only get a minute, better live while you're in it

'Cause it's gone in a blink

 

年紀愈大,想得愈多

活在當下

因為「當下」稍縱即逝

 

And the older I get

The truer it is

It's the people you love, not the money and stuff

That makes you rich

 

年紀愈大,活得愈真實

你所愛的人,讓你富有,而不是金錢或財富

 

And if they found a fountain of youth

I wouldn't drink a drop and that's the truth

Funny how it feels I'm just getting to my best years yet

 

即便有回春之泉,我一滴也不沾

感受正享受的最美好歲月,才有趣


The older I get

The fewer friends I have

But you don't need a lot when the ones that you got

Have always got your back

 

年紀愈大,朋友愈少

只要有知己,朋友不須很多

就沒有後顧之憂

 

And the older I get

The better I am

At knowing when to give 

And when to just not give a damn

 

年紀愈大,活得愈幸福

愈知奉獻,愈能淡泊自在

 

And if they found a fountain of youth

I wouldn't drink a drop and that's the truth

Funny how it feels I'm just getting to my best years yet

 

即便有回春之泉,我一滴也不沾

感受我正享受的最美好歲月,才有趣

 

The older I get

And I don't mind all the lines

From all the times I've laughed and cried

Souvenirs and little signs of the life I've lived

 

年紀愈大,愈能放下

放下所有歡樂與悲傷,放下曾擁有的記憶

 

The older I get

The longer I pray

I don't know why, I guess that I

Got more to say

 

年紀愈大,祈禱時間愈長

大概是想說的話愈來愈多

 

And the older I get

The more thankful I feel

For the life I've had, and all the life I'm living still

 

年紀愈大,感恩的心愈強

感謝我生命中擁有的,

感謝我曾活過的每一時刻

七夕情人節快樂 💕

✨🌙 

在這特別的日子裡,願每一份相遇都充滿溫柔與感動;

願每一段情誼都能歷久彌新、幸福長伴。


無論是牽手走過四季,還是並肩追逐夢想,

今天都值得好好珍惜、深情相待。


💛 祝福大家 七夕情人節快樂! 💛August 29.

Thursday, August 28, 2025

奇遇

A True Story 😂


美國大西洋賭城的一個週末,一位老太太玩老虎機贏了一桶25美分的硬幣。


她決定停停手,休息一會,便和丈夫一起到酒店的餐廳吃晚餐。


老太太心想:「我最好先把這桶硬幣放到酒店的房間裡。」


於是,老太太對丈夫說:「你先等一下,我把這桶硬幣送回房間,然後我們去餐廳。」說著,老太太捧著那桶硬幣走到電梯前。


老太太正要跨進電梯,卻發現裡面早已站著兩個人——兩個黑人!


其中一個身材魁梧,高大得有些嚇人。


老太太驚呆了,她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兩個黑人要打劫我。


但轉而又想:不要心存偏見,這兩個黑人看起來都頗有紳士風度。


可老太太思想中的種族觀念根深蒂固,一種強烈的恐懼感讓她不知道是否該走進電梯。


老太太呆呆地站在那裡,猶豫不定地望著那兩個黑人,既緊張又害怕,經過一番痛苦的掙扎,老太太終於邁腿踏進了電梯。


老太太刻意避開他們的目光,面朝外,兩眼呆呆地盯著已經關上的電梯門。


一秒鐘,二秒鐘,三秒鐘…


電梯依然原地不動。


「上帝呀!」老太太心想,他們是不是就要動手了?

老太太心跳加速,開始冒冷汗。


就在這時,她聽到一個黑人說:「Hit the floor!」(趴到地上)。


本能告訴她:千萬不要反抗,照他們說的去做。


老太太慌慌張張地放開小桶,雙手按地趴在地板上。


那桶硬幣“嘩啦啦”地掉在地上,到處亂滾。


老太太兩手緊緊按著地板,心裡默默禱告:「把錢都拿走吧,只要不傷害我!」


空氣彷彿凝固了一樣,電梯裡一片靜寂。


幾秒鐘後,老太太聽到一個黑人非常禮貌地說:「夫人,如果你能告訴我們你住哪一層,我們很高興幫你按一下按鈕。」


那位黑人解釋說:「當我和朋友說,‘Hit the floor’時,我指的是,按一下要去的樓層按鈕,而不是讓您趴到地上,夫人!」


(英語中“Hit the floor”有兩個含義:趴到地上;按電梯的樓層按鈕。)


兩位黑人互相對了一下眼神,極力控制住自己不要笑出來。


「我的老天,我犯了一個多麼愚蠢的錯誤!」老太太心想。


她想道歉,卻不知說什麼好。


如何向兩位彬彬有禮的紳士承認,自己原本以為他們要搶劫?


三個人一起動手,將滾落一地的硬幣一一撿起,放回老太太的小桶裡。


電梯到了老太太所在的樓層後,兩個人堅持要把老太太送到房間門口,因為老太太還有些精神恍惚。


把老太太送到門口,兩個人禮貌地道晚安,轉身離去。


就在老太太走進房間的時候,她聽到兩個人在樓道裡大聲笑了起來。


第二天一早,一束鮮花送到了老太太的房間――12朵嬌豔的玫瑰,每一朵玫瑰花上都掛著一張嶄新的百元大鈔。


隨鮮花送來的還有一張卡片,上面寫著:「非常感謝您帶給我們多年未曾有過的最歡暢的大笑。」


【送花人】:

邁克•喬丹(籃球運動員)、愛迪•墨非(好萊塢影星)。」


Tuesday, August 26, 2025

向天再借50年




一位48年次女老闆轉發一篇他們EMBA同學聚會的演講,很幽默風趣。


  主題是─


  「人到中年後的困境」


  全場七百人笑聲不斷


  全文如下:


  親愛的同學們:


  有首歌唱的是「明天會更好」,是為了給人信心與鼓勵。


  其實現實生活裡明天會不會更好不知道,但明天會更老是確定的。


  歲月要走過,才知道它的凌厲,到了某個年紀不得不承認地心引力的厲害,器官樣樣俱在,只是都下垂,所謂的─


  萬般皆下垂,唯有血壓高。


  中年後的身體起了很大的變化


  蘋果變成梨子型,坐著打瞌睡,躺著睡不著。


  想記的記不起來,想忘的忘不掉。


  更糟的是哭的時候沒眼淚,笑的時候一直擦淚。


  頭上是─白髮拔不盡,春風吹又生


  男士們的髮型也個個如小說家莫言所說的


  「地方支持中央」─兩邊往中央梳,遮住稀疏的部分。


  記憶力明顯衰退,從一個房間走到另一個房間,就是想不起到這兒來要做什麼?


  忘了剛剛說過的話,變得一再重複碎碎念。


  一位老先生甚至說他有一次竟然笑到一半忘記為何而笑。


  少年夫妻老來伴,中年夫妻怎麼辦?


  有人形容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彼此的壞習慣改不了,有的夫妻是什麼項目都可以吵,從來沒有妥協過,


  想想婚前是─「好有話說」,


  婚後變成─「有話好說」。


  每個來到世間的生命,像「整存零付」一樣,一點一滴地離去


  剛剛才是意氣風發的少年,一轉眼變成哀樂中年,


  還有人要譏笑一些老年人說是─


  知識退化,器官老化,思想僵化,等待火化。


  所以心裡建設靠自己,


  要人老心不老,皺紋長在臉上,不長在心上。


  再想想許多人沒有老的權利,年紀輕輕的就歸天了。


  生活態度也要調整,以前用健康換金錢,現在要用金錢換健康。


  有所謂的人生三歷:


  少年爭取的是好學歷,中年成功與否看經歷,年紀越來越大就要留意病歷。


  無論如何,祝親愛的同學們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心如頑童,笑口常開,向天再借50年!好嗎?「掌聲不斷」


  (轉發)這篇演講講的都是大實話,又不失風趣,是篇難得的好文章。

追悼


最近有幾位老友一個個走了,令人感慨。賦詩一首追悼:

—written by 劉昭男長老  


追思禮拜,一場場過不完;

追悼文章,一篇篇寫不盡。

親朋好友走了之後,

誰來參加你的追思?

誰執筆為你寫下悼文?


親愛的,請你活在當下。

與其無語問蒼天,

不如珍惜你我同在的片刻。


親愛的天父:

求祢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

求主使我們早早飽得祢的慈愛,

使我們一生一世歡呼喜樂。


Friday, August 22, 2025

今天笑了沒 ???

 

1、一少婦倒垃圾,不小心滑倒在垃圾堆裡,正要爬起,被一撿破爛的老頭摟在懷裡,老頭感慨的說:

城裡人就是不會過日子,這麼好的媳婦說不要就不要了。

(LOL)(LOL)(LOL)(LOL)(LOL)(LOL)


2.公車上一年輕的媽媽給寶寶餵奶,寶寶吃得不老實,年輕的媽媽生氣說孩子:

“吃不吃?不吃我给旁邊的叔叔吃了”一連說了幾次。坐旁邊的叔叔忍不住說:

“我的小少爺,吃不吃給個準信,叔叔都坐超兩站了”

(LOL)(LOL)(LOL)(LOL)


3.一女晚上外出打麻將,半夜回家怕吵醒丈夫,便在客廳把衣服脱了個精光,輕輕走進卧室,不料丈夫驚醒,見此大吃一驚 :

我的媽啊,打多大的啊,輸成這個樣!

(LOL)(LOL)(LOL)(LOL)(LOL)(LOL)



4.農夫挑一擔大糞,老外看到後問:

大爺,這醬多少錢一斤?

農夫不語,老外用手沾了點放進嘴裡,心想:

你不告訴我多少錢一斤,我也不告訴你你的醬都臭了 !!!

(LOL)(LOL)(LOL)(LOL)(LOL)(LOL)


 5.天冷了,丈夫找毛衣,妻子說:

“洗了一下,小了! 送給我哥了。” 

丈夫又找毛褲, 妻子又説:

“洗了一下,小了,送給我弟了。” 

丈夫火了:

 “你把我也洗一下,送給你妹吧!”

(LOL)(LOL)(LOL)(LOL)(LOL)(LOL)


轉吧 ! 

不要猶豫,讓你身邊的朋友多笑一笑,讓煩惱少一少 !!!

Tuesday, August 19, 2025

幸福不是⋯⋯

有一則航空公司的廣告詞是這麼說的;


幸福不是你能左右多少人,

而是多少人在你的左右!


(真心)


幸福不是你開多豪華的車,

而是你開著車平安到家。

(自在)


幸福不是你存了多少錢,而是天天身心自由,做自已喜歡的事。

(豁達)


幸福不是你的愛人多漂亮,

而是你愛人的笑容多燦爛。

(幸福)


幸福不是你當了多大的官,而是無論走到哪裡,人們都說你是個好人。

(善良)


幸福不是吃得好穿得好,而是沒病沒災。

(健康)


幸福不是在你成功時喝彩多熱烈,而是失意時有個聲音對你說:朋友,加油!

(朋友)


幸福不是你聽過多少甜言蜜語,而是你傷心落淚時有人對你說:沒事,有我在。

(關心)


幸福,其實很簡單,簡單得在它來到我們身邊的時候,我們根本無從察覺。

(隨緣)


珍惜全部的擁有,你就是最幸福的人。

(放下)

神父的笑話


*有一個滿身酒氣的醉漢上了一班電車, 坐在一個神父旁。 

那個醉漢的襯衫很髒,他的臉上有女人的紅唇印,口袋塞著一個空酒瓶,他拿出他的報紙閱讀,過了一會兒,他問神父說:「神父, 得關節炎的原因是什麼?」 

「這位先生, 它是因為浪費生命、和妓女鬼混、酗酒和不自重所引起的 !」 神父如是說。

「噢,原來如此!」 醉漢喃喃自語後,繼續閱讀報紙。

 神父想了一下後,又向醉漢道歉說: 「對不起,我剛剛講話不該那麼直接的,你患關節炎有多久了?」

 「不是我,神父,我只是在報紙上看到教宗得了關節炎。」

⋯⋯⋯⋯⋯⋯⋯


*新任主教聽說到達紐約後很有可能被新聞界拖入預設的陷阱,所以格外小心。

 從機場出來,有記者一見面就問: 「 你想上夜總會嗎?」

 主教想避開這個問題, 就笑著問:「紐約有夜總會嗎?」

 第二天早上,報紙登載的這次訪問新聞的大標題是:「主教下飛機後第一個問題:紐約有夜總會嗎?」

⋯⋯⋯⋯⋯⋯⋯⋯

 

*空中小姐在飛機上遞了一杯酒給神父。

「現在離地面多高?」 神父問。

 「 三萬英尺 。」

 「我看我還是不喝的好……因為這兒離我們總部太近了。」

⋯⋯⋯⋯⋯⋯⋯⋯


*一個懶惰的廚子,連續幾天都把剩菜熱一熱就端到桌子上。

 神父不作聲,坐下來就吃。

 廚子很奇怪, 問他為什麼不先祈禱就吃飯?

 神父淡然回答:「桌上的每樣菜,我都至少謝過兩次了。」

⋯⋯⋯⋯⋯⋯⋯⋯⋯


*在某個家庭聚會中,有四個天主教徒主婦在一起聊天, 聊呀聊, 她們就聊到自己的兒子。

 主婦 A 說: 「我的兒子是 Priest (神父) ,當他走進大廳時,人們都叫他 Father (父親 )。」

 主婦 B 說 :「哼! 那沒什麼,我的兒子是 Bishop (主教) ,當他走進大廳時,人們都叫他 Your Grace (閣下)。」

 主婦 C 說 :「我的兒子是 Cardinal (紅衣主教) ,當他走進大廳時,人們都叫他Your Eminence (殿下)。」

 ,主婦 D 慢慢說:「我的兒子身高 185 公分、一張帥氣臉,肌肉結實,當他走進大廳時,所有的女人都叫: 『 Oh! My God ! 』(上帝)。」

Monday, August 18, 2025

Tough times, easy times

 

I had a conversation with a friend one day.

We were talking about family and life.

And I asked him,

“ How do you see your kid’s future?”


He said to me,

”My grandfather walked 10 miles to work everyday.  

My father walked  five,

I am driving a Cadillac,

My son is in a Mercedes .”

He said ,”My grandson will be in a Ferrari.”

But he said, “My great grandson will be walking again.”


so I asked him, I said ,”well, why is that ?“


and he said to me,

“Tough times create strong men,

Strong men creat easy times,

Easy times create weak men,

Weak men creat tough times. “

Friday, August 15, 2025

有建設性的笑語


換一種思路


在美國紐約有一個大花園,吸引了大批的遊客。

園外有個告示牌,寫著:『凡檢舉偷花草樹木者,賞金200美元』

『為什麼不寫,偷花木者罰200美元就好了呢?』好奇的遊客問管理人員。

管理員回答說:『如果那樣寫,那只能靠我的一雙眼睛:但現在,可能有幾百雙警惕的眼睛,幫我們監督啦!』

 

@@@@@@@@@@@@@@@@@@@@@@@@@@@@

  

目標,乃信念之母


有一支來自美國的探險隊,在橫越撒哈拉沙漠時,在炎烈的太陽下,每個團員都面臨了極大的考驗;最要命的是,大家的水壼都空了!

此時,隊長拿出了唯一的水壼跟大家說:『這裡還有一壼水,但是穿越沙漠前,誰也不能喝。』

水壼在每個隊員的手中經過,那沈甸甸的水壼,成了這個艱辛的過程中,最大的信念。

最後,整隊終於完成跋涉,遠離了死神,大家都哭了,用那顫抖的手打開了那支撐大夥兒的偉大水壼-那緩緩流出的,竟是滿滿的一壼沙子…


@@@@@@@@@@@@@@@@@@@@@@@@@@@@

  

抓住機會的好牌

《紐約日報》有一位著名的記者,他最津津樂道的,是他得到這份工作的過程。

當時,他十分緊張地在辦公室外等待,履歷表已經送進去了,過了一會兒,一個職員出來說:『經理要看您的名片。』

他從來都沒有名片,於是靈機一動,他拿出一副樸克牌,抽出一張黑桃A說:『給他這個。』

半個小時後,他被錄取。黑桃A,真是一張好牌!


@@@@@@@@@@@@@@@@@@@@@@@@@@@@

  

離你最近的成功

法國的一家報紙進行了一次有獎徵答,

題目是:『如果法國的羅浮宮發生了大火,大火的情況,只允許你救出一幅畫,你會救哪一幅?』

結果,得到第一名的答案是...........................

離出口最近的那幅畫!

  

@@@@@@@@@@@@@@@@@@@@@@@@@@@@


健康

窮人失去健康,等於雪上加霜。富人失去健康,等於一輩子白忙。

男人失去健康,她會成為別人的新娘。女人失去健康,他將會重新妝點自己的洞房。

老人失去健康,天倫之樂成為奢望。兒童失去健康,他的父母會痛斷肝腸。

人這一輩子,沒了健康,等於這輩子都在瞎忙!

各位親愛的兄弟姐妹們保重自己的身體!

@@@@@@@@@@@@@@@@@@@@@@@@@@@@

  

來了......

 

小時候,媽媽說:狼來了。

上學時,同學說:老師來了。

工作後,同事說:老闆來了。

結婚後,朋友說:你老婆來了。

現在,小三說:這個月沒來........"沒來" 比 "來了" 更嚇人


@@@@@@@@@@@@@@@@@@@@@@@@@@@@


寫信

一天,精神病人在寫信,護士問:“寫信給誰啊!”精神病人答:“寫給自己啊!”

護士又問:“寫了什麽啊!”

精神病人答:“神經病!我又還沒收到,我怎么知道啊!


@@@@@@@@@@@@@@@@@@@@@@@@@@@@


玩鳥

某商店養隻鸚鵡,放在門口處,顧客進門就說 “歡迎光臨”,

一少女不信來回走了六次,鸚鵡跟著說六次,

到了第七次,鸚鵡大怒說:“老板,有人玩你的鳥!”


@@@@@@@@@@@@@@@@@@@@@@@@

 

我對媽祖說

我對媽祖說:「讓我所有朋友永遠健康快樂……!」

媽祖說:「只能四天……!」

我說:「好。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媽祖說:「只能三天。」

我說:「好。昨天、今天、明天。」

媽祖說:「不行,只能兩天!」

我說:「好。白天、黑天。」

媽祖說:「不行,就一天……!」

我說:「好……!」

媽祖茫然問到:「哪一天?」

我說:「在我所有朋友活著的每一天。」

媽祖笑了……說:「以後你所有朋友將天天健康快樂!看到此資訊的人轉發給朋友,祝你的朋友們都是快樂健康……!」

其實,有很多人都等你去關心。所以,想起誰就發過去吧!


~~~~~~~~~~~~~~~~~~~~~~~~~~~~

My friend has translated it to English as follows:


Constructive Jokes

Think of it differently

There's a large garden in New York, USA, that attracts a large number of tourists.

Outside the garden, there's a sign that reads: "A $200 reward for reporting the theft of flowers, plants, and trees."

"Why not just write it like that? A $200 fine for stealing flowers and trees would be enough?" a curious visitor asked the administrator.

The administrator replied, "If it were written that way, we'd have to rely on just one pair of eyes: but now, there are probably hundreds of vigilant eyes helping us keep watch!"

@@@@@@@@@@@@@@@@@@@@@@@@@@@@@@@@

Goal is the mother of conviction.

An American expedition team was crossing the Sahara Desert. Under the scorching sun, every member faced a tremendous test. Worst of all, everyone's water bottles were empty!

The leader took out the only water bottle and said to everyone, "There's still one bottle of water here, but no one can drink until we're through the desert." "

The water bottle passed from hand to hand with each team member. The heavy weight of the bottle became their greatest hope during this arduous journey.

Finally, the entire team completed their trek, escaping death. Everyone wept, and with trembling hands, they opened the mighty water bottle that had supported them—and what slowly flowed out was a full bottle of sand...

@@@@@@@@@@@@@@@@@@@@@@@@@@@@@@

A Good Hand for Seizing Opportunity

There was a famous reporter from the New York Daily who recounted his story most fondly: how he landed the job.

He nervously waited outside the office, his resume already submitted. A moment later, a clerk came out and said, "The manager wants to see your business card."

He never had a business card before, so an idea struck him. He pulled out a deck of playing cards, drew the ace of spades, and said, "Give him this."

Half an hour later, he was hired. The ace of spades—a truly excellent card!

@@@@@@@@@@@@@@@@@@@@@@@@@@@@

The Success Closest to You

A French newspaper held a quiz with a prize.

The question was: "If a fire broke out at the Louvre Museum in France, and you were only allowed to save one painting, which one would you save?"

The first-place answer was...

The painting closest to the exit!

@@@@@@@@@@@@@@@@@@@@@@@@@@@@@@@

Health

For the poor, losing health is like adding insult to injury. For the rich, losing health is like wasting a lifetime.

If a man loses his health, he will become someone else's bride. If a woman loses her health, he will have to redecorate her own bridal chamber.

When an elderly person loses their health, family happiness becomes a luxury. When a child loses their health, their parents are heartbroken.

A lifetime without health is like a lifetime of wasted time!

Dear brothers and sisters, take care of yourselves!

@@@@@@@@@@@@@@@@@@@@@@@@@@@@

Here it comes...

When I was little, my mother would say: "The wolf is coming."

At school, my classmates would say: "The teacher is coming."

At work, my colleagues would say: "The boss is coming."

After I got married, my friends would say: "Your wife is coming."

Now, the mistress says: "I haven't had my period this month..." "Not having my period" is scarier than "having my period."

@@@@@@@@@@@@@@@@@@@@@@@@@@@@@@

Writing a Letter

One day, a mentally ill patient was writing a letter. The nurse asked, "Who are you writing to?" The patient replied, "To myself!"

The nurse then asked, "What did you write about?"

The patient replied, "You're crazy! I haven't received it yet, how would I know?"

@@@@@@@@@@@@@@@@@@@@@@@@@@@@@@@@@

Playing with Birds

A store had a parrot at the door. When customers entered, they would say "Welcome."

A young woman, unconvinced, walked back and forth six times, and the parrot repeated the message six times.

On the seventh time, the parrot flew into a rage and shouted, "Boss, someone's playing with your bird!" "

@@@@@@@@@@@@@@@@@@@@@@@@

I said to Mazu

I said to Mazu: "May all my friends be healthy and happy forever...!"

Mazu said: "Only four days...!"

I said: "Okay. 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Mazu said: "Only three days."

I said: "Okay. Yesterday, today, and tomorrow."

Mazu said: "No, only two days!"

I said: "Okay. Daytime and nighttime."

Mazu said: "No, only one day...!"

I said: "Okay...!"

Mazu asked, bewildered: "Which day?"

I said: "Every day that all my friends are alive."

Mazu smiled... and said: "From now on, all your friends will be healthy and happy every day! Anyone who sees this message, please forward it to your friends. May all your friends be happy and healthy...!"

In fact, there are many people waiting for your attention. So, send it to whoever you think of!

Wednesday, August 13, 2025

再讀馬奎斯《百年孤寂》

 諾貝爾文學獎大師馬奎斯在《百年孤寂》中說:「晚年不是被愛,而是要自渡,生命的後半程,你要成為自己的屋簷。」


 人到晚年..自己要成為自己的屋簷.就是自己要能保護好自己。晚年是很難得到想像中的被愛的。老伴已老或已走了.兒女當然愛他的父母.但他們有家庭.有子女.要用工作來維持自己的生計.他們很難甚至幾乎完全不可能全身心地愛你、關心你。因此..不能要求“被愛”..而要學會“自愛”..把自己打造成自己的屋簷.自己保護好自己。 


保護好自己.最重要的是保護自己的身體。晚年..身體或多或少都有毛病.有大病去求醫.若只是老年人常見的病痛.就適當的「鈍感」一些.千萬不要過度敏感.保持平和的好心態。《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順其自然》。 


不要想太多太遠..心存太多的期待與期盼.找到適合自己的喜愛之事.透過它學會與自己相處。事實告訴我們.《人生本來就是一場孤獨的旅行.走到最後誰都是孤單一人.除了自渡..沒有人能真正幫助你》。《與其心存期待、恐懼衰老..不如學會與孤獨、衰老共處》..真誠地接納並視之為生命最後、最珍貴的一段光陰。 


保護好自己的身體,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就是在善待自己,你的靈魂才願意留下來繼續陪伴你。當然,我們畢竟老了,時刻提醒自己:注意腳下小心緩行;東西掉地上,蹲下來撿;上廁所不用力;穿鞋不彎腰;喝水慢,吃東西更慢;轉腰、扭頭、抬腿都要慢一些……所做這一切,就是努力讓生活自理的時間盡量延長些。 


就像馬奎斯在《百年孤獨》中所說,「深夜渴醒時,能自己起來倒杯水;那天疼痛加重時,能自己摸到藥瓶;掛斷電話後能記得孩子剛才講了些什麼……」 就可以了。 


在尋常的日子裡多做減法,讓生活更簡單,止語止心,不哭不鬧,不言不語地微笑。

《與孤獨、病痛簽一份不失尊嚴的協議,學會與孤獨和解,守護好自已的身心和不多的積蓄,這才是老年人最有價值的「屋簷"」…


2025.8.6  Kenny Jen  再讀馬奎斯《百年孤寂》


GARMIN 、GPS、高民環


35週年的「GARMIN」沒倒,在昆明街的康定路巷口,今日公司一樓有一個店面的。現跟大家分享一些回顧:

1:GARMIN由美籍工程師Gary Burrell與台灣人高民環(Min Kao)於1989年時在美國堪薩斯州的Lenexa市成立,而實際辦公室位於同樣在堪薩斯州的Olathe,由一間廢棄穀倉改造而來,當初這“公司總部”裡面只有兩把摺疊椅與一張打撲克的牌桌。


2:公司成立之初原名為“ProNav“,後因遭受侵權指控在1991年改名為「GARMIN」。GARMIN之名來自於兩人名字“Gary”與”Min“的合稱。


3:高民環出生於台灣南投竹山,在台大電機系畢業後前往美國田納西大學就讀,並在該校取得電機工程博士學位。在校期間就替NASA與美國陸軍進行研究,並參與了國防部衛星定位計劃的開發,奠定了日後創業基礎。


4:Gary畢業於著名的壬色列理工學院,隨後在眾多航空產業就職擔任工程師,並在King Radio工作時認識了正在Magnavox工作的高民環,隨後Gary挖角高民環,兩人成為同事。

註:King Radio並不是一家電台,而是一間生產航空電子設備與收音機、無線電的公司。


5:King Radio在80年代遭到多次合併後變為AlliedSignal,而因公司削減研究預算、並展現對於GPS項目的不重視,在此工作的兩人逐漸萌生去意,更有一說是Gary在爭取經費時與主管爭吵而被開除。


6:9歲時就受洗信教的Gary原本想返回家鄉當牧師,但在高民環的強力勸說之下決議共同創業。但開發GPS產品需要大量資金,兩人變賣全部家產,高民環甚至回台灣找親朋好友借錢,最後湊到400萬美元創業。而當時高民環40歲,Gary則已52歲。


7:公司第一款產品名為“GPS 100“,在1990年推出,售價2500美金,是提供給船舶使用的GPS信號接收器。由於體積小巧且操作簡單,跟原本複雜繁重的系統大相徑庭,一推出就拿到超過五千張訂單,而高民環也靠著這筆收入回台灣汐止蓋了工廠。


8:GARMIN真正的成功在於第一次波灣戰爭期間,當時的美國軍人自發性的使用了GARMIN產品,以”戰爭“的嚴苛環境替產品免費背書,口耳相傳的給出好評價,讓GARMIN一砲而紅,在1995年的銷售額達到了一億美金。


9:創辦人之一的Gary於2002年從GARMIN退休,並在2007年被診斷出帕金森氏症。在與病魔長期抗爭後,2019年6月12日於堪薩斯州家中安詳去世,享年82歲。


10:高民環目前主要居住在美國紐約曼哈頓,現仍為GARMIN董事長,初估個人財富超過57億美金,由於GARMIN在航空領域佔比高達九成,高民環也被富比世稱為“一手掌握天空的男人”。


結論

事實上,今年邁入35週年的GARMIN,曾在2007年時因iPhone的推出造成股價持續下跌,2009年時市值已蒸發近九成。


「當時Google MAP兩天的下載量超過一千萬,差不多是我們導航機的一年銷量。」高民環回憶當年說道。


GARMIN利用此機會調整公司發展方向,轉向個人穿戴市場,營收在2023年達到歷史新高的52.3億美元,其中健身休閒產品上漲21%,車用OEM更成長49%,而兩位創辦人也在今年入選了美國國家航空名人堂,用以紀念他們在航空領域上的成就。


部分取自狂人日誌Marco 

Monday, August 11, 2025

老笑話

 


【換位子]

有對夫妻結婚多年,丈夫總是忘記一些重要的日子。

結婚三十五週年那天,他們在用早餐時,妻子 向她先生暗示:

「老伴,你知不知道,我們坐在這兩張椅子上已經整整三十五年了?」

丈夫放下報紙,望著老婆說:「妳是不是想跟我換位子?」


  

【很難得】 


阿強對朋友說:「我想離婚,我的太太已經有2個月沒和我說半句話了。」

「你得考慮清楚啊!」朋友勸他:「現在這種老婆已經很難找了。」

  


【催眠曲】 


夜深了,孩子睡覺時哭了起來。

父親決定唱一段催眠曲哄他。

結果剛唱了幾句隔壁就傳來抗議聲:還是讓孩子哭吧!


  

【職業病】 


醫生來到一家餐廳吃飯,正點菜,發現服務生總是下意識地摸屁股,

便關切地問道:「有痔瘡嗎?」

服務生指了指菜單說:「請您點菜單裡有的菜好嗎?」


 

  【腿短的好處】 


A:「為什麼母雞的腿這麼短?」

B:「笨蛋!如果母雞的腿長了,那麼下蛋時,蛋不就全部摔破了嗎?!」

 

  

【第三類接觸】 


一個遊客包了部計程車出遊。

半路上他拍拍司機的肩膀,想問一件事,沒想到司機嚇得驚叫起來。

他抱歉的說:「運將,不好意思嚇到你了…」

司機道:「沒關係,小小的誤會而已啦~我才入這行沒多久,以前我是開靈車的。」


  

【難解文言文】 


期中考出了一題翻譯。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

老師改完考卷,很嚴肅的說:

『班上有位同學的國文程度實在太差了 ...

他翻成“死去的那個人好像是我的丈夫,白天晚上都來纏著我...』


  

【浮沉人生】 


阿忠:「你救過多少個人啊?」

救生員:「無數個...其中有一個還成為了我的老婆.....」

阿忠:「有何感想?」

救生員:「她的人生浮起來了,我的人生沈下去了。」


  

【負責任】 


一天教授上課,正上得不亦樂乎的時候,發現竟然有人在睡覺,

就很生氣得叫旁邊的同學把他叫起來,

沒想到那個學生竟用很不屑的口氣說....

「是你把他弄睡著的,你自己叫」

  


【空中驚魂】 


平穩地飛行,機長愉快的廣播;

「女士們、先生們,我是你們的機長,歡迎大家乘坐本次航班,我想告訴大家…… 啊!天哪!」

不久後,廣播裡就再沒有聲音了。

這時所有的乘客都嚇壞了,連空姐也害怕的不知所措,機艙內鴉雀無聲………

過了好一會,廣播終於傳來了機長的聲音:

「女士們、先生們,很抱歉,讓大家受驚了,剛才乘務員倒咖啡時,不小心把咖啡撒在我的襯衣上,不信你們來看,都濕透了!」

乘客怒:「襯衫濕了算什麼,你過來看看我的褲襠!



【會錯意】


老婆:「下班後買十個包子回來如果看到賣西瓜的就買一個。」


老公:「好。」 (下班後帶著一個包子回家)


老婆:「為什麼只有一個包子?」


老公:「因為我看到賣西瓜的。」

Sunday, August 10, 2025

預防骨質疏鬆的關鍵:給骨頭「壓力感」


我們常以為骨質疏鬆是年紀大的事,尤其女性在停經後特別容易發生。但其實,骨頭就像肌肉一樣,需要不斷「被提醒它的重要性」- 否則它會悄悄離開您。


有時我會半開玩笑地提醒患者:「如果沒有積極預防骨質疏鬆,未來就可能變成小小的、彎著腰、縮著身子,走路一拐一拐的老婆婆。」


別以為這只是老化的結果。其實,太空人最能證明「不動」會讓骨頭有多脆弱。


在國際太空站,只要待三個月,骨密度就會以每月1%到2%的速度快速流失,比地球上老年女性自然骨鬆的速度還要快好幾倍。而這並不是因為太空的空氣不好、也不是食物營養不夠,而是因為 - 在那裡,沒有重力,骨頭沒有壓力感。


失去了地心引力與肌肉收縮的刺激,身體會「誤以為」骨頭不再需要負重,於是自動啟動節能機制,把骨質一點一滴拆掉。這種現象在醫學上被稱為「太空性骨質疏鬆」。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骨質流失不是只有在外太空才會發生。

當我們久坐少動、行走太少,或因為擔心跌倒而越來越不敢運動時,其實我們的骨頭也正在慢慢「太空化」。這是一場無聲的撤退,一點一滴地讓身體失去支撐的力量。


如果您希望老了之後還能挺直站立、自主生活,那麼從現在開始,請記得 - 骨頭,需要壓力感。


骨頭是有感覺的器官


您沒聽錯,骨頭雖然看起來硬梆梆,其實非常敏感。我們每天上下樓梯、提重物、甚至快走時踩地的力量,骨頭都能「感覺得到」。這些機械壓力會刺激骨細胞發出訊號:「這根骨頭最近有在用,得加強一下。」


如果我們太久沒動,骨頭反而會想:「這裡應該用不到了,我把它拆掉吧。」這就是為什麼骨質疏鬆特別容易發生在久坐不動、怕跌少動、或者更年期後雌激素下降的族群。


補鈣沒錯,但沒壓力,吸收也沒用


很多人面對骨質流失第一件事就是補鈣、曬太陽,但事實是:如果骨頭沒有壓力刺激,這些鈣質也只是「進得來、用不了」。


補鈣就像買水泥,而運動才是把水泥蓋成房子的工人。沒有刺激,骨頭不會有改變。這在醫學上叫做機械張力誘發骨生成。

也就是說,骨頭有壓力,才會願意變強。


科學證實:最有效的運動處方是「有氧+阻力」


一篇2025年發表於期刊 Scientific Reports 的研究,整合了49篇臨床試驗、3360名更年期後婦女的數據,發現效果最明確的骨質保護運動就是「有氧運動+阻力訓練」的組合。


這組合不需要很難,只要像這樣做就可以:

• 快走30分鐘

• 加上10-15分鐘的深蹲、啞鈴或彈力帶訓練

• 或者參加一堂有氧課,再接點簡單的肌力訓練

這樣的運動能夠同時刺激心肺與骨骼,效果比單獨做任何一種還明顯。


研究顯示,有氧加阻力訓練讓腰椎骨密度平均提升32個統計單位,比只做有氧(22單位)或阻力(16單位)都來得高。而對髖部骨密度的提升甚至高達140單位,是防止跌倒骨折的第一道防線。


不是怕跌不動,而是因為不動才更容易跌


很多人說:「我怕跌倒,所以不敢運動。」但事實正好相反:不動,才是最容易跌倒的原因。

骨頭如果太久沒用,跟房子的地基一樣會鬆。表面看起來穩,其實一場小地震就會垮。


如果沒有時間上健身房,也別太自責。我常給患者一個簡單又實際的建議:每天負重多走一點就好。

比方說,出門時多背個瓶水、買菜自己提、不搭電梯多爬幾層樓,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動作,其實就是在給骨頭「壓力感」。關鍵不在於做多重的訓練,而是讓骨頭知道 - 「我還需要你撐住我!」


我們要的不是避開壓力,而是學會如何給自己剛剛好的壓力,讓身體記得怎麼修復、怎麼變強。每一次深蹲、每一次踏步,都是在替未來的骨頭鋪路。


文獻標題:

Effect of different types of exercise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期刊:

Scientific Reports

Thursday, August 7, 2025

美麗的人生——恭祝 葉李麗貞 (Ruth Yeh) 老師 95歲大壽 R v


我的老師葉李麗貞( Ruth Yeh) 說得一口古典的台語,優雅韻美,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能夠講這麼詞彙豐富,又具文學氣息的台語了。她生於日據時代基隆一個富裕的人家,父親擁有採礦事業,母親還是綁小腳的,但是上過私塾學習漢文。父母很疼愛子女,但是有他們自己那套舊時代的管教方式,母親充滿智慧,在管教中,把日常生活中的諺語充分應用,恰到好處。麗貞現在已經九十五歲,還能朗朗上口,聽得我心凉脾頭開。

最近麗貞談到自己在唸初中時,廢寢忘食,迷戀世界名著和各種課外書,被母親叫去責駡:「妳要作為一個『詩癲』嗎?不盡本分,不事生產,整天在虛幻的世界裏漫遊⋯⋯,沒有人願意娶一個詩癲作某的!」而把她的書全部拿去爐灶焚燒掉,她為此痛哭了一個月,怨恨母親的無情!


但是麗貞知道母親還是很愛她的,初中三年級放學後在走往回家的路上,突然遭遇到美國軍機來空襲,她趕緊躲到稻田裏的乾草堆旁邊,戰機飛得很低,幾乎可以看到裏面的駕駛員,她摀著眼睛心想死定了,結果,飛機在稻田上空盤旋了幾圈之後竟然自己離開。她站起來,頭也不回一路大哭跑回家,母親正在到處找她,知道她經歷大難不死的事後,緊緊抱著她痛哭失聲,馬上煮麵線紅蛋為她消災。


麗貞非常崇拜南丁格爾,初中畢業後想去讀公費的護理學校,但是當時的人覺得那是一份骯髒下流的工作,一個大家閨秀,心肝寶貝怎麼可以去服侍病人?整天在痰、膿、血、尿、糞中,在哀號、痛苦、咒罵中打轉?而且被傳染到疾病了怎麼辦?太危險了,不行就不行!她抗議、她絕食,母親心軟了,但是父親還不准,她百般解釋,對他施以再教育,甜蜜撒嬌,終於放行。她以優秀的成績畢業於護理學校,自願在肺結核醫院服務,幾年後,有一家美國慈善機構以全額獎學金在台灣招募護理人員兩名去美國大學唸學士,競爭激烈,筆試之外還要面試,麗貞去應徵了,輪到她面試時,考官問她:「妳有男朋友嗎?」她徐徐回答:「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什麼意思?」「現在是有,但是如果我被錄取離開臺灣去美國了,他不一定會繼續這段感情的,這份關係就沒有了。是由他決定,不是由我決定。」好一個聰明的回答,她被錄取了!人生也因此而有了轉折。


麗貞學成後歸國,在護理學校教書,她在台北認識了一群從南部上來的年輕大學生,她開放自己的住處讓這些遊孑有地方可相聚、交誼,同時並引導他們來認識基督教信仰。這些人大都比麗貞年小四、五歲,且家境清寒,她關心照顧他們有如自己的家人。過年過節有人沒能回家,她就帶他們回基隆自己的家, 享受家庭的溫暖。其中一位叫阿勢的(葉國勢),來自一破碎的家庭,從小沒有受過關愛,看到別人的家庭其實可以這樣美満快樂,對麗貞非常羨慕感激,常常留在麗貞身邊很久,直到有一天,麗貞的母親把她叫去,小聲對她說,那個叫阿勢的男生看起來好像對你有意思喔!她嚇了一跳,不敢相信,演變到最後,他終於對她告白,她幾經思考,在父母親的祝福下接受了這位小她四歲的學弟,兩人結為連理,阿勢先出去美國留學,隔年她接到美國一個宣教機構的聘書,而攜帶小孩來美國重聚。為了夫妻能夠自己輪流照顧孩子,她去一家痲瘋醫院作夜班的護理主管。


麗貞很有上進心,在百忙之中又回到學校攻取心理學學位,成為心理治療師(psychologist),專業之外,她以無比的基督徒愛心和真誠,服務眾生渡過人生的迷惑、低谷、難關⋯⋯,造福人無數。


我常常讃美她絕佳的語言天才、文才,鼓勵她從事寫作,但是她認為自己喜歡「說話」勝於「寫字」,有聲勝於無聲,所以做心理治療師比較適當。


麗貞現在兒孫滿堂,兒子時常帶她去旅行,去看波士頓的舊居、以前服務過的醫院, 還有,老隣居、老同事們⋯⋯重溫舊夢。以九十五歲的高齡,曾服務過肺結核和痲瘋病院,竟然不受感染,而今能夠這樣健康無病趴趴走,享受人生,真是一大福氣啊!「這完全是上帝的恩典!」她不假思索,輕輕鬆鬆教我們一個秘訣:「我只是死心塌地跟隨祂罷了。」


麗貞老師,您生命的故事很感人,真是所有姐妹們的典範,謝謝您!您身心健康與喜樂是我們所追求,獻上滿滿的祝福,主恩永偕,生日快樂!

~~~~~~~~~~~~~~~~~~~~~~



讀者廻響:


我媽常說"一事萬事"一事做的好的人,其他的萬事也做的好。我的同學常說的一句話,"做什麼像什麼""心"只要有"決心"做什麼就像什麼。

葉夫人真有福氣,"福祿壽喜"皆圓滿。文章能引起共鳴就是好文章。

第一原理

【家庭的第一原理是經濟】,而不是感情,沒有經濟基礎再深感情也會在柴米油鹽裏磨光。經濟是家庭穩定的根基,而感情只是錦上添花。
【職場的第一原理是價值】,而不是努力。
拼命加班埋頭苦幹沒有用,老闆看的是你的價值,而不是你有多累,價值低,
努力再多也只能在底層徘徊。
【教育的第一原理是培養能力】,而不是追求分數。 高分低能的孩子在社會中很難立足。
真正強大的教育是讓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一張張考卷上的數字。
【健康的第一原理是自律】,而不是醫療。
等生病了才後悔求醫不如平時好好管理身體,
自律的生活方式才是對健康最大的保障。
【創業的第一原理是市場需求】,而不是個人喜好,
很多人憑一腔熱血去創業,
卻忽略了正確市場的需要,結果是傾家蕩產,
顆粒無收。
【投資的第一原理是風險控制】,而不是高回報。
只盯著高回報,往往會跌入深不見底的陷阱。
真正的高手懂得先控制風險再談收益。
【養老的第一原理是提前規劃】,而不是依賴子女。 子女也有自己的壓力和生活,不能把養老完全寄託在他們身上,提前做好規劃才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
【成長的第一原理是反思】,而不是經歷。
經歷千百次不懂反思都是無用功。
反思是讓你跳出原地打轉的唯一方式也是成長最快的途徑。
善用每項論述精華,
只有抓住每一個領域的第一原理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不被外界雜音牽著走。

善良

撒哈拉沙漠,
從前有個名字,叫「死亡之海」。
很久以來,
幾乎沒有人能活著走出來。
直到1814年,有一支考古隊進入了沙漠。
一路上,他們看到了很多白骨,
那都是前人迷路、倒下來的痕跡。

每次遇到這樣的景象,
隊長總是停下來,
帶著大家挖坑,把白骨埋好,
再用石頭或樹枝,立一個簡單的小墓碑。

隊員們忍不住抱怨:
「隊長,我們是來考古的,
不是來幫死人收屍的啊。」

隊長總是溫柔地輕輕地說:
「這些人,
都曾和我們一樣,
懷著夢想走在這條路上。
我們怎能忍心,讓他們曝屍在荒漠呢?」

後來,他們終於找到了珍貴的遺跡。
但是在回程時,
一場大沙暴把整片天空都吞沒了,
他們也迷路了,
水和食物都快用光了,
大家都以為,
自己也走不出去了。

就在最無助的時候,
隊長說:
「別怕,我們在來時,留下了路標。」

他們沿著一座座自己立下的墓碑,
找到了回家的路,
終於,平安地走出了死亡之海。

後來,隊員們接受報紙訪問時,
不約而同地說:
「原來,善良,
是我們為自己,
也為別人,
留下的路標。」

●在生活裡,
當同胞們跌倒,
當朋友們遇到困難、
當我們能夠伸出溫暖的手時,
別吝嗇,
因為這些善意,
最後,也會成為我們心裡的路標,
讓我們和孩子,都能安心地一起走過生命的風沙。
●善良,是會發光的路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