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7, 2025

美麗的人生——恭祝 葉李麗貞 (Ruth Yeh) 老師 95歲大壽 R v


我的老師葉李麗貞( Ruth Yeh) 說得一口古典的台語,優雅韻美,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能夠講這麼詞彙豐富,又具文學氣息的台語了。她生於日據時代基隆一個富裕的人家,父親擁有採礦事業,母親還是綁小腳的,但是上過私塾學習漢文。父母很疼愛子女,但是有他們自己那套舊時代的管教方式,母親充滿智慧,在管教中,把日常生活中的諺語充分應用,恰到好處。麗貞現在已經九十五歲,還能朗朗上口,聽得我心凉脾頭開。

最近麗貞談到自己在唸初中時,廢寢忘食,迷戀世界名著和各種課外書,被母親叫去責駡:「妳要作為一個『詩癲』嗎?不盡本分,不事生產,整天在虛幻的世界裏漫遊⋯⋯,沒有人願意娶一個詩癲作某的!」而把她的書全部拿去爐灶焚燒掉,她為此痛哭了一個月,怨恨母親的無情!


但是麗貞知道母親還是很愛她的,初中三年級放學後在走往回家的路上,突然遭遇到美國軍機來空襲,她趕緊躲到稻田裏的乾草堆旁邊,戰機飛得很低,幾乎可以看到裏面的駕駛員,她摀著眼睛心想死定了,結果,飛機在稻田上空盤旋了幾圈之後竟然自己離開。她站起來,頭也不回一路大哭跑回家,母親正在到處找她,知道她經歷大難不死的事後,緊緊抱著她痛哭失聲,馬上煮麵線紅蛋為她消災。


麗貞非常崇拜南丁格爾,初中畢業後想去讀公費的護理學校,但是當時的人覺得那是一份骯髒下流的工作,一個大家閨秀,心肝寶貝怎麼可以去服侍病人?整天在痰、膿、血、尿、糞中,在哀號、痛苦、咒罵中打轉?而且被傳染到疾病了怎麼辦?太危險了,不行就不行!她抗議、她絕食,母親心軟了,但是父親還不准,她百般解釋,對他施以再教育,甜蜜撒嬌,終於放行。她以優秀的成績畢業於護理學校,自願在肺結核醫院服務,幾年後,有一家美國慈善機構以全額獎學金在台灣招募護理人員兩名去美國大學唸學士,競爭激烈,筆試之外還要面試,麗貞去應徵了,輪到她面試時,考官問她:「妳有男朋友嗎?」她徐徐回答:「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什麼意思?」「現在是有,但是如果我被錄取離開臺灣去美國了,他不一定會繼續這段感情的,這份關係就沒有了。是由他決定,不是由我決定。」好一個聰明的回答,她被錄取了!人生也因此而有了轉折。


麗貞學成後歸國,在護理學校教書,她在台北認識了一群從南部上來的年輕大學生,她開放自己的住處讓這些遊孑有地方可相聚、交誼,同時並引導他們來認識基督教信仰。這些人大都比麗貞年小四、五歲,且家境清寒,她關心照顧他們有如自己的家人。過年過節有人沒能回家,她就帶他們回基隆自己的家, 享受家庭的溫暖。其中一位叫阿勢的(葉國勢),來自一破碎的家庭,從小沒有受過關愛,看到別人的家庭其實可以這樣美満快樂,對麗貞非常羨慕感激,常常留在麗貞身邊很久,直到有一天,麗貞的母親把她叫去,小聲對她說,那個叫阿勢的男生看起來好像對你有意思喔!她嚇了一跳,不敢相信,演變到最後,他終於對她告白,她幾經思考,在父母親的祝福下接受了這位小她四歲的學弟,兩人結為連理,阿勢先出去美國留學,隔年她接到美國一個宣教機構的聘書,而攜帶小孩來美國重聚。為了夫妻能夠自己輪流照顧孩子,她去一家痲瘋醫院作夜班的護理主管。


麗貞很有上進心,在百忙之中又回到學校攻取心理學學位,成為心理治療師(psychologist),專業之外,她以無比的基督徒愛心和真誠,服務眾生渡過人生的迷惑、低谷、難關⋯⋯,造福人無數。


我常常讃美她絕佳的語言天才、文才,鼓勵她從事寫作,但是她認為自己喜歡「說話」勝於「寫字」,有聲勝於無聲,所以做心理治療師比較適當。


麗貞現在兒孫滿堂,兒子時常帶她去旅行,去看波士頓的舊居、以前服務過的醫院, 還有,老隣居、老同事們⋯⋯重溫舊夢。以九十五歲的高齡,曾服務過肺結核和痲瘋病院,竟然不受感染,而今能夠這樣健康無病趴趴走,享受人生,真是一大福氣啊!「這完全是上帝的恩典!」她不假思索,輕輕鬆鬆教我們一個秘訣:「我只是死心塌地跟隨祂罷了。」


麗貞老師,您生命的故事很感人,真是所有姐妹們的典範,謝謝您!您身心健康與喜樂是我們所追求,獻上滿滿的祝福,主恩永偕,生日快樂!

~~~~~~~~~~~~~~~~~~~~~~



讀者廻響:


我媽常說"一事萬事"一事做的好的人,其他的萬事也做的好。我的同學常說的一句話,"做什麼像什麼""心"只要有"決心"做什麼就像什麼。

葉夫人真有福氣,"福祿壽喜"皆圓滿。文章能引起共鳴就是好文章。

第一原理

【家庭的第一原理是經濟】,而不是感情,沒有經濟基礎再深感情也會在柴米油鹽裏磨光。經濟是家庭穩定的根基,而感情只是錦上添花。
【職場的第一原理是價值】,而不是努力。
拼命加班埋頭苦幹沒有用,老闆看的是你的價值,而不是你有多累,價值低,
努力再多也只能在底層徘徊。
【教育的第一原理是培養能力】,而不是追求分數。 高分低能的孩子在社會中很難立足。
真正強大的教育是讓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一張張考卷上的數字。
【健康的第一原理是自律】,而不是醫療。
等生病了才後悔求醫不如平時好好管理身體,
自律的生活方式才是對健康最大的保障。
【創業的第一原理是市場需求】,而不是個人喜好,
很多人憑一腔熱血去創業,
卻忽略了正確市場的需要,結果是傾家蕩產,
顆粒無收。
【投資的第一原理是風險控制】,而不是高回報。
只盯著高回報,往往會跌入深不見底的陷阱。
真正的高手懂得先控制風險再談收益。
【養老的第一原理是提前規劃】,而不是依賴子女。 子女也有自己的壓力和生活,不能把養老完全寄託在他們身上,提前做好規劃才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
【成長的第一原理是反思】,而不是經歷。
經歷千百次不懂反思都是無用功。
反思是讓你跳出原地打轉的唯一方式也是成長最快的途徑。
善用每項論述精華,
只有抓住每一個領域的第一原理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不被外界雜音牽著走。

善良

撒哈拉沙漠,
從前有個名字,叫「死亡之海」。
很久以來,
幾乎沒有人能活著走出來。
直到1814年,有一支考古隊進入了沙漠。
一路上,他們看到了很多白骨,
那都是前人迷路、倒下來的痕跡。

每次遇到這樣的景象,
隊長總是停下來,
帶著大家挖坑,把白骨埋好,
再用石頭或樹枝,立一個簡單的小墓碑。

隊員們忍不住抱怨:
「隊長,我們是來考古的,
不是來幫死人收屍的啊。」

隊長總是溫柔地輕輕地說:
「這些人,
都曾和我們一樣,
懷著夢想走在這條路上。
我們怎能忍心,讓他們曝屍在荒漠呢?」

後來,他們終於找到了珍貴的遺跡。
但是在回程時,
一場大沙暴把整片天空都吞沒了,
他們也迷路了,
水和食物都快用光了,
大家都以為,
自己也走不出去了。

就在最無助的時候,
隊長說:
「別怕,我們在來時,留下了路標。」

他們沿著一座座自己立下的墓碑,
找到了回家的路,
終於,平安地走出了死亡之海。

後來,隊員們接受報紙訪問時,
不約而同地說:
「原來,善良,
是我們為自己,
也為別人,
留下的路標。」

●在生活裡,
當同胞們跌倒,
當朋友們遇到困難、
當我們能夠伸出溫暖的手時,
別吝嗇,
因為這些善意,
最後,也會成為我們心裡的路標,
讓我們和孩子,都能安心地一起走過生命的風沙。
●善良,是會發光的路標啊!



Monday, August 4, 2025

若覺人生無作為,願君讀讀黃公望

 


世上只有一種成功,就是用你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不泯然於眾,只遵從內心真實的感受,欣然向前。 以下是元朝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故事。


公元1269年,黃公望出生於江蘇常熟。  


他是那個時代最大的loser,從小讀遍四書五經,考科舉,到了45歲,才在浙西廉訪司當了一名書吏。  


官還沒做幾天,他的上司張閭,因貪污舞弊掠奪田產逼死了九條人命,朝廷抓了張閭,順道把黃公望也抓了。  


等黃公望出獄時,已經過了五十歲。想想這一生,也快走到了盡頭。 


有一天,黃公望正在屋裡寫字,在元朝做官的朋友來了。 


跟他說: 「到我府上做書吏吧!」  


黃公望把筆一放,說了句:做官,不去了,不去了,你趕緊回吧,我也要出門了。  


官場朋友問:你要去哪?  


黃公望答:當道士!  


黃公望門也不鎖,拂身而去,從此浪跡天涯。  


那一天起,黃公望便開始向人生莽原出發,與過去的生活徹底決裂。 


他不再討好誰,也不再將時間浪費在無聊的人、無聊的事上,他過極簡的生活,並有乘風破浪的氣勢。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從懂得認識自我開始的。  


在古代,50歲已是人生暮年,也許等待黃公望的除了死亡,也只剩下死亡了。  


可死亡從來不是人生最可怕的事情,人生最可怕的是人未老,心已死,心死了,時間也會跟著死了。  


對於黃公望來說,他的人生盛宴才僅僅是剛剛開始!  

 

黃公望學畫畫,想到了就立馬去學。  


他來到大畫家王蒙那裡,王蒙是大畫家趙孟頫的外甥,棄官隱居於浙江餘杭的黃鶴山。王蒙一看黃公望都年過半百了。 


就擺手說:你都五十了,還學什麼呢?太晚了,回去吧!  


黃公望並不在意,悶頭就學,在任何人看來,這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可是黃公望卻偏偏在紙張上出發了。他每天坐在一塊大石頭上,盯著對面的山看,一看就是幾個小時,眼都不眨。  


幾個月過後,黃公望畫畫大有長進。王蒙不解,跟著他身後去看。每次都看到黃公望坐在大石頭上紋絲不動,像個死人。  


後來實在忍不住了就問:「你每天都坐在大石頭上,幹什麼呢?」  


黃公望說:我在看山看水啊,觀察鶯飛草長,江流潺潺,漁人晚歸。  


王蒙說了句:那你繼續看吧!  


之後的29年裡,黃公望走遍山川,遊歷大江,走哪看哪,極度專注,沒有人知道他去過哪裡,好像他的行蹤是一個永恆的謎。 


但是只要他安靜下來,整個世界好像都是和他無關的。 

  

元朝至正七年,這一年黃公望整整79歲。  


那是一個秋天,落葉繽紛。黃公望和師弟無用,從松江遊歷到浙江富陽。 只見富春江面,江面如練、漁歌唱晚,他跟無用說:我不走了,我留下來畫畫。  


無用說:你自己留下來,沒有人照顧你怎麼辦? 


黃公望一個人坐下,氣定閒神。不管無用師弟如何勸他,他也紋絲不動。  無用師弟只好一個人獨自雲遊去了。  


79歲的黃公望在富陽住下,每天都是一個人,孤零零地到富春江邊看山看水。 


一天中午,黃公望來到城東面的鸛山磯頭,坐在富春江邊的礁石上,拿出紙筆,對著江岸開始作畫。突然背後有人一把將他推入江中。  


推他的人是黃公望以前的上司張閭的外甥汪其達。  


當年黃公望在監獄裡供出了張閭的罪行,汪其達懷恨在心,這恨一裝心裡便是30年。查到黃公望的行蹤後,就偷偷下了毒手,要致黃公望於死地。  


黃公望掉進江裡,差點沒命,這時正好有一個樵夫路過,扔了擔子跳入江中,把黃公望救了起來。  


樵夫古道熱腸,跟他說:既然有人要害你,你這麼大年齡了,又不能自保,我家住在江邊的山上,你住我家吧。  


黃公望步履蹣跚,跟著樵夫踏上了沿江而下的驛道,走了不到十里路,來到一個叫廟山塢的山溝裡。 


當登上一道山梁,眼前出現了一片凸起的平地,零星住著七八戶人家。  


此處三面環山,一面臨江,酷似一隻淘米的竹編筲箕。黃公望舉目四望,此處山巒起伏,林木蔥籠,江水如練。整個富春江盡收眼底,景致奇美! 


黃公望就此住下,一住就是四年。這四年裡,天一亮,黃公望就戴著竹笠,穿著芒鞋出門,沿江走數十里,風雨無阻。  


遇到好景就停下來畫,心隨念走,身隨緣走,在他刪繁就簡的人生裡,所到之處皆為風景。  


人真正的成熟,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的99%事情,對於我們和別人而言,都是毫無意義的。 


黃公望就是這樣的人,他只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自己關心、傾注的1%美好事物上。  


周圍的人看著黃公望都說:這個老人,都到快死的年紀了。每天還活得匆匆忙忙,何必呢?  


而對於黃公望來說,死是一件並不著急的事,他每天都忙死了,忙著做自己該做的事。總是有畫不完的畫,寫不完的字,走不完的路,看不完的景。  


他是真忙,忙死了!  


除了畫畫,黃公望常常接濟村裡人。 


有一次,他拿出一幅畫,落款「大痴道人」,讓樵夫帶到城裡去賣,並囑咐:沒有十兩銀子不要出手。  


樵夫一聽,這張皺巴巴的紙要賣十兩銀子,覺得這老人准是想錢想瘋了。當他來到集市,鋪開那張紙。立馬有買家過來,掏出十兩銀子,買了就走。  


樵夫很吃驚,自己就是砍一年的柴,也掙不到十兩銀子啊。  


這以後,黃公望每兩三個月就讓樵夫去賣一幅,賣畫所得全部接濟村民。這個村被黃公望的畫,生生包養成了小康之村。 


黃公望80歲那年,開始正式畫《富春山居圖》。 

  

他要在這副畫中講述一條河流的一生,他要在這幅畫中,講述時代和人類的悲喜。  


對於別人來說,畫如此大畫,本來就是艱難的,更何況是一個80歲耄耋老人呢。 


可對於黃公望來說,他做每件事從不管別人如何評價,我高興,我開心,這就夠了,我就是要在紙上出發。  


雖然我已80歲,難道就應該「泯然於眾」,內心的感受才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富春江的四面,有十座山峰,峰峰形狀不同,幾百棵樹木,棵棵姿態迥異。 


黃公望踏遍了富春江兩岸,背著畫卷帶著乾糧一路前行。漁舟唱晚,樵夫晚歸,山林寂靜,流水無痕都變成了他人生的注腳。 

  

在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人用了四年,和河流真正的對話。對話中,可以說富春江讀懂了黃公望,黃公望也讀懂了富春江。 


四年之後,黃公望84歲,被後世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全部完成。  


在這幅畫裡,

有蘇東坡想看的「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也有屈原想看到的「滄浪之水,可以濯吾纓」。 

黃公望彷彿聽到河流喜悅的聲音,也聽到了河流哭泣的聲音。

聽到自己科考時的得意, 也同樣聽到了他46歲時坐牢的痛苦。  


畫中,黃公望把人藏在山水之中,畫裡有8個人,一般的人只能找到5個。 

在黃公望看來,人在山水之中,不需要被別人看到,領悟與回顧,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也無風雨也無晴」。  


600多年前,80歲的黃公望用了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完成自我。  


和我們普通人相比,黃公望也許是苦悶的,沒有燈紅酒綠,也沒有推杯換盞的聲色犬馬,而人的生命中最承受不起的不是勞苦、不是疲憊,而是輕浮,輕浮得沒有生命的重量、沒有生命的價值。  


黃公望也是幸福的,在這副「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的畫裡,他找到了整個世界。  


現實生活里,我們常常聽別人說自己年齡大了,無法前行。 


其實真正牽絆自己前行的原因不是年齡大了,而是懶惰和懷疑。真正要出發的人,隨時出發,便會海闊天空。  


試想一下,當我們在80歲的時候,還有沒有勇氣為自己準備新的追求,還有沒有勇氣做選擇,還能不能真的堅持做一件「不死不休」的事兒? 


前半卷《富春山居圖•剩山圖》 

尺幅:縱31.8釐米,橫51.4釐米 


後半卷《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全卷 尺幅:縱33釐米,橫636.9釐米    


當黃公望將《富春山居圖》畫完,他長舒一口氣,重重將筆扔入江中,長吁這一生,我完成了。  


這些年,他的師弟無用到處找他,公元1353年,無用師弟終跟隨著賣畫的樵夫找到了黃公望。 


當看到巧奪天工的《富春山居圖》時,無用師弟熱淚縱橫。 


而喜極而泣的黃公望則不發一言,悄然在畫卷題字,舉手將自己用了全部生命完成的《富春山居圖》,贈予無用師弟。  


四年的嘔心瀝血,黃公望毫不在意,與其獲取浮名,不如一場君子之交。 


與現在的人相比,黃公望才是真的灑脫,也是真的豁達,他像是一個種花的人,種下、施肥、然後用數年之久等待花開,花開一瞬,他卻將花摘下,舉手贈予他人。  


真正的曠達就是享受追求的過程,而從不在意結果的得失。 


真正的灑脫是廣廈萬間,我夜眠不過七尺,良田千頃,我日食不過三餐。我想要的很少,心滿意足,這就足夠了。  


一年後,黃公望長笑而逝。至今依然可以想到,663年前,一位元朝的老人離世,在離世時,臉上一定無比安詳,面帶微笑。  


他的一生毫無遺憾地走了! 


故事講完了嗎?並沒有!  


黃公望離世之後,這副畫的經歷更加離奇。  


明朝的某年某月,這幅畫到了江南四大才子沈周手裡,沈周視為珍寶,可在一個深夜,畫作竟不翼而飛,然後就在歷史上徹底消失了。  


又過了一百五十年,順治七年(1650年),《富春山居圖》突然出現在著名收藏家吳洪裕手上,在他收藏上萬件藏品中,唯獨只愛《富春山居圖》。把畫看得比命還重。 


病逝之前,奄奄一息的吳洪裕躺在床上,吃力地向家人吐出一個字: 「燒!」  

家人看著吳洪裕最後一口氣都咽不下去,只好當他的面開始燒《富春山居圖》,就在畫投入火盆的時候,侄子吳靜庵趕到,一把畫將畫從火盆中拽了出來。  


可惜這幅畫已被燒成兩截,前半截,稱之為《剩山圖》,後半截稱之為《無用師卷》。  


兩幅畫輾轉多位藏家手中,歲月沈浮,在民間若隱若現。 


1938年,《剩山圖》進入浙江博物館。 

1948年,《無用師卷》輾轉到達台灣。從此《富春山居圖》前後兩截分隔兩地。  

2021年6月1日,距離吳洪裕燒畫那一年,整整過去了371年。 


《富春山居圖》的兩截,《無用師卷》和《剩山圖》才在分別之後,正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重新遇見。 


兩岸的文化人說這叫: 「山水合璧」!  


這一切,就像一個人的命運,生死別離,天涯斷腸,就如杜甫詩: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故事到此講完了,講故事的人最有心,聽故事的人總動情。 


複製品《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和《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疊在一起合成一卷的局部圖 

原畫有《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右半部分在裝裱時加上題詞,兩卷無法合一 



600多年過去,當年80歲的黃公望在富春江畔駐足,然後用了整整用了4年,只做了一件事。  


今天,學會了如何生存的我們,卻遠沒有學會如何生活。我們迷失在手段裡,卻忘了不論多大的事業,真正的目的是為了生活。  


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其實答案就在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裡。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選擇。 


生活有兩條路,一條是社會要求我們走的,一條是我們自己想走的,你只有堅定內心的選擇,並奔赴向前,才能活出真正的那個自己。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等待。 


在匆忙的生活中,試著放緩自己的腳步,讓等待變成一種心態,一種態度,只有坦蕩如水時,你才能看到最美的東西。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灑脫。 


讓自己灑脫地安靜下來,聆聽自己的心跳與呼吸,我相信,只有這樣,你的生命走出去時才不會慌張。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尋覓。 


若你還算年輕,你還敢不敢沸騰一下血液,丨綁緊鞋帶重新上路,敢不敢勇敢一點兒面對自己,去尋覓那些能讓自己內心強大的力量?  


然後,此生無憾。 


https://youtu.be/dUPYM9qipiI

老祖宗留下來的10個養生方法


分享好文~

1.天補:  

就是要多出門,多呼吸新鮮空氣,多曬曬太陽,多曬曬後背。


2.地補:  

去山上,農田,海邊走走,多接觸土地,大自然,看看花花草草,聽聽鳥語,聞聞花香,接接地氣,看日出日落,看星辰大海。(現在的人住樓房,穿絕緣鞋都很少能接到地氣了,所以慢性病的人很多,建議大家善用赤腳去接地氣)


3.人補:  

多跟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多跟讓自己快樂的人在一起,多跟正能量的人在一起,保持心情愉悅。


4.靜補: 

學會和自己獨處,聽從內心的聲音、放鬆身心、放空自己、冥想、靜坐。


5.書補:

每天讀書半小時,在無聲的文字裡,感受生命的力量,與陌生的靈魂對話,讓文字滋潤靈魂,在文字裡尋覓精神家園,讓自己的內心世界豐富寧靜而又美好。


6.食補:

均衡飲食,多吃水果,粗糧,深色食物和五穀雜糧,少油少鹽,少吃辛辣油膩。


7.動補:

適度運動。生命在於運動,如散步,打太極,跳舞,練瑜伽,唱歌等。喜歡什麼動什麼,開心就好,健康就好。


8.心補:

保持良好的心態,萬事看淡看透,不糾結,不埋怨,不比較。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是你的搶不走,不是你的留不住。保持善良和感恩,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9.知補:

活到老學到老。哪怕80歲了,看書學習寫字,每天堅持,讓自己有所求,無所欲,養心,健腦,增強認知,開拓視野,保持好奇心,讓未知的世界始終與自己相伴,心中始終有一份期許,有一份收穫,有一份耕耘,有一份美好。


10.笑補:

笑一笑,十年少。

人老了,相由心生,愛笑的人慈眉善目,不爭不搶不怒不怨,萬事看開,得失隨緣,一笑了之。


2025、08、04


https://youtu.be/mhq9bVOn4gM?si=yL4jF1yneFUV96xN

Sunday, August 3, 2025

 寫得真好!

翻譯的更好!


本文翻譯自俄羅斯的

一首小詩~ “短”


看完後不禁自問:

得到了 什麼啟示?


*一天很短*

短的來不及擁抱清晨,

就已經 手握黃昏!


*一年很短*

短的來不及細品初春殷紅竇綠,

就要打點   素裹秋霜!


*一生很短*

短的來不及享用美好年華,

就已經  身處遲暮!

   

● 20歲以後

『異鄉』與『家鄉』是一樣。

     去到哪,都能適應


● 30歲以後

『晚上』與『白天』是一樣。

     幾天沒睡,無所謂


● 40歲以後

『學歷高』與『學歷低』是一樣。

     學歷低的,

     反而賺錢賺得多


● 50歲以後

『美』與『醜』是一樣。

     再美,皺紋、黑斑、

     老態,都出現了


● 60歲以後

『官大』跟『官小』是一樣。

      退休在家無官職

      階級都一樣


● 70歲以後

『房子大』跟『房子小』是一樣。

      關節退化走不動

      所需空間只一點


● 80歲以後

『錢多』跟『錢少』是一樣。

      再花也花不了多少


● 90歲以後

『男人』跟『女人』是一樣。

      因為已經沒有人

      還能做那檔事


● 100歲以後

『躺著』跟『起來』是一樣。

      即使能起來

      也不知道

      要做什麼


你、我的一生,

就是如此,

差異不大,

看開、看懂、看透,

人生不過爾爾。


因此,請千萬珍惜您已擁有的,失去的別留戀不捨。


  『領悟』

這篇文章把人生描寫得既真實又無奈。


當你 “人生 “走到即將盡頭的時候,回頭一看,會讓你感到⋯

“人生 ”

確實就是如此。


不必驕傲、

不必羨慕、

不必傷心,

因為 “人生 “

本來就是這樣。


“人生”總是

經過的太快,

領悟的太晚,

所以我們要學會珍惜

珍惜人生路上的親情、友情、同事情、同學情、朋友情與戰友情。


因為一旦擦身而過,

也許永不邂逅!


這首歌送給您

https://youtu.be/BoC-RVwtdzs

Saturday, August 2, 2025

一個字母(letter)之差, 意義就不同

一位盲人坐在行人道上

乞討, 紙板上寫著:

「I’m blind, please help.」

(我是一位盲人, 請幫忙)

結果, 施予者卻是廖廖無幾.


剛好有位淑女路過. 看了一下, 

又走回頭, 拿起那紙板並將它改寫為:

「It’s a beautiful day, and I can’t

 see it.」

( 一個美好的一天, 而我卻

  看不見)

結果, 施予者不但是絡繹不絕, 

而且彎下腰投幣(包裹著尊嚴的慈善)令人動容, 它完全與上面絕然不同.


而在視頻最後出現的是:

Change your 「words」,

change your 「world」

(改變你的話語, 改變你的世界)

關鍵在於「           」內一字之差.


請容提供有趣的, 同樣的

「      」內一個字母(letter)之差, 意義就不同的幾個勵志諺语(Inspiration Proverb)例子供

分享:


1. Your 「Attitude」determines 

    your 「Altitude」

    (你的態度決定你的高度).


2. A friend 「In Need」is a 

        friend 「Indeed」.

    (患難見真情).


3. 「Time」 and

    「Tide」wait for no man.

    (歲月不饒人; 時間和潮水

      是不等人的; 時不我與).


4. 「Health」is better than

    「Wealth」.

    (健康勝過財富).


5.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謀事在人, 成事在天; 

     人提議,   天處理).


6. 「Haste」 makes

    「Waste」.

   (欲速則不達; 忙中有錯).


7.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有志者, 事竟成).


8. 「Look」 before you

    「Leap」

 (三思而後行; 跳之前先看清楚).


9. Give him 「An Inch」 and he   

     will take「 A Mile」.

(得寸進尺; 給他1”, 他就要1哩).


10. Advice most 「Needed」

               is least 「Heeded」

     (忠言逆耳).


11. 「Forgive」 and

     「Forget」

     (既往不究).


12. A little「Wariness」prevent

        great 「Weariness」

     (小心駕駛得萬年船).

13. A little 「Pot」 is

        soon 「Hot」.

     (人窮志短).

14. Pretty 「Face」,

        poor 「Fate」.

     (紅顏薄命).


15. 「Might」 is

      「Right」

     (強權實力即公理正義).


16. A fall into a 「Pit」, a gain

              in your「Wit」.

     (不經一事, 不長一智)


17. Harm 「Set」,

      harm 「Get」.

     (害人害己).


18. Wisdom in 「Mind」is better

than money in 「Hand」.

  (腦中有知識,勝過手中有金錢).


19. No 「Cross」, 

      no 「Crown」.

    (不經歷風雨, 怎麼見彩虹).


20. No 「Pain」,

       no 「Gain」.

      (沒有付出, 就沒有收穫).


21. No 「Sweet」 without

            「Sweat」.

     (先苦後甘).


22. A good 「Fame」 is better

than a good 「Face」.

    (美名勝過美貌).


23. It takes 3 「Generations」 

     to make a 「Gentleman」.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24. He knows「Most」

   who speaks 「Least」

     (大智若愚).


25. The more「Noble」

       the more「Humble」.

      (人越高尚越謙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