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24, 2025

有緣相聚,好 好活著


作者:王文華


我帶媽媽出去吃飯,起身離開時,20幾歲的男服務生,注意到我媽行動不便,主動來幫忙攙扶,甚至一路走出餐廳。

我說:「麻煩你幫我扶一下,我去叫車。」


我走到人行道,回頭看他扶著我媽,不走只有三階、但陡的樓梯,而繞遠路走輪椅通道,緩慢、細心,彷彿是自己的媽媽。


我招了一輛車,車停下。

我打開車門說:「對不起,麻煩等一下後面那位老太太。」

司機搖搖手,揚長而去。


不同人,不同年紀,對衰老,有不同的態度。


這些年,我爸媽年紀大了,相繼生病,所以我一直關心老人照顧。

同齡朋友都到了這階段,因為交換照顧父母的經驗,而變得更親近。


幾年前,我辦了一個活動,義賣自己的收藏品,把所得捐給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一位匿名的朋友透過第三者,用9萬2千1百元(921是國際失智症日),買下我收藏的《征服情海》海報。


一年後,他又透過第三者,把海報還給我,並寫了一張紙條:

「送回你最喜愛的海報,你為了做好事送它出門,它為你又回來了。

希望你像Jerry Maguire 一樣,一個人(加上一隻魚)影響另一個人,再影響一小群人,再影響一大群人。」


他匿名,但我知道他是誰。事後我和他見面,彼此心照不宣。


今年,我第一次見到他90幾歲的媽媽,用我那破台語,跟她聊了一下午。

他媽媽說話緩慢、聲音微弱,但想起過去的美好時光,會在台語中突然夾雜一句“wonderful”! 當她

說“wonderful”時,我看到的是19歲。


大多時候,90歲的長輩在我們面前,我們看到的就是90歲:

身體上遲鈍、心理上固執。


當你看得更深,會看到90歲的外表下,有19歲的影子。

他們在身體、心理、情緒上都不再有任何顧忌,對社會、朋友、家人的眼光也完全放下。

人生第一次,他們完全做自己。

當然,這個自己,做起來並不輕鬆。照顧他們的人,也同樣辛苦。


因為對老人照顧有興趣,我到日本參觀了一個安養院。


大家去日本都會買藥妝或家電吧?他們設計產品時的細膩,總令人歎為觀止。

同樣的細膩,表現在老人照顧。

他們仔細觀察長輩在食衣住行上的不便,設計出各種輔具。

比如說湯匙有各種弧度,手腕無力時也好用。

握的地方用特殊材質增加摩擦力,拿得比較穩。

兩根筷子中間有夾子連在一起,不容易掉。

起床時可以抓著床邊一個支架,輕鬆撐起自己。支架上還有夜燈。

坐輪椅洗澡時可以圍個「帳篷」,防水濺出。

臥房地上放個除臭墊,專門擺尿壺。

自動門設定成手動、開關在高處,預防坐輪椅的失智者擅自離開。

病房的門橫著沿牆壁滑開,而非拉開或推開,以節省空間。


還有些工具不需設計,只需細心。復健者練習走路要看鏡子。


照顧者在長方形立鏡中間懸掛一根垂直的繩子,作為中線,讓復健者走路時比對姿勢是否端正。

當然,這些工具只是照顧最膚淺的層次。

重要的還是使用這些工具的照顧者。


在台灣,照顧長輩的工作,常是外勞在做。

在復健中心,外勞站在長輩的輪椅後面,自顧自地滑手機,或跟別的外勞用母語聊天。長輩坐在他們前面,像一面牆壁。


我參觀的日本那家機構,照顧者都是20幾歲、有型有款的年輕人。

他們穿著像健身房教練,身上戴著專業的護具,把照顧長輩,當作一份嚴肅的工作。態度嚴肅,但表情可以輕鬆。


除了協助食衣住行,他們還跟老人家說笑談心。為了預防失智,他們帶長輩用吸管、色紙,做出照片中的貓頭鷹和史奴比。


為銀髮生活注入創意和生命力,才是好的照顧。

看到他們,我想起餐廳那位攙扶我媽的服務生。

他們雖然年輕,但對歲月有成熟的態度。

那種態度,來自於對生命的尊重、對缺陷的包容,和覺悟到自己也會老而產生的謙卑。


尊重到什麼程度?

安養院接待我的日本醫師說:

「病床兩邊如果要加上欄杆,需要本人或家屬簽同意書。」

我說:「為什麼?這不是在保障病人安全嗎?」


因為欄杆是一種限制,任何限制都侵犯人權。

佈告欄上,長輩的名字後面的稱謂是「神樣」,尊敬他們就像尊敬神。

能走到這一步,都吃了很多苦,當然有神性。


我想起台灣的醫師也提醒我尊重的重要:

「爸媽如果聽不到你的話,未必是重聽,不要自動就大聲。沒有人喜歡被大聲。

跟爸媽講話時,正眼看著他們,讓他們看到你的嘴型,講慢一點,也許他們就聽懂了。」


心理師告訴我:「對於有失智徵兆的爸媽,要顧及他們的尊嚴。

不要說『你怎麼又忘了』。而是可以假裝我們自己也忘了,而說『吃過藥了嗎?我也不確定。讓我們一起來查一查!』」

我點點頭。


我知道現在反應變慢的媽媽,年輕時也曾耳聰目明、健步如飛。打我從不手軟,打牌從不放砲。我所有的聰明才智,都來自於她。


現在她老了。

老了,不是她的錯。

慢了,就跟著慢一點。

忘了,就再講一遍。

煩了,就休息一天。

一切都有方法應對。


我離開日本那家照顧機構時,頻頻回頭…

因為我看到「年輕時意興風發的爸媽,和未來步履蹣跚的自己」。

我看到餐廳那位攙扶我媽的服務生,也看到那位搖手揚長而去的司機。


然後我注意到安養院的門楣有個燕子窩,跟現代建築格格不入。

我問醫師:「沒想要清理掉?」

他說:「既然有緣相聚,就讓他們好好活著。」


是啊,有緣相聚,好好活著。

這句話獻給燕子、「神樣」,和有一天都會老去的我們。

Friday, May 23, 2025

癌為什麼叫絕症


台大醫學院博士班第一名畢業的《肝膽權威》乃至後來榮任「成大醫院」的院長“林柄文”自己竟也罹患肝癌病逝!如此「醫療資源」豐沛的“院長”一旦《無常降身》也悵然而逝!

院長臨終前的「肺腑感言」字字句句皆務須銘記在心啊!!!


[葡萄]屬於強鹼性食品, 這個一定要看。

癌症, 就這樣慢慢消失, 公德就這樣悄悄累積。 


癌為什麼叫絕症? 看完之後, 傳給別人功德無量! 


三十多年前有一位服務於公賣局臺北啤酒廠的張先生, 經醫院體檢發現, 罹患肺部腫瘤。


當時年輕力壯的張先生得到這樣的絕症, 多次打電話給當時任職台東縣政府黃順興縣長機要秘書的魏姓同學, 請魏同學協助其料理後事, 恰逢魏同學與前任馬偕醫院的院長(專精於癌症臨床研究)呂革令博士係知交好友。


當即建議前往訪求呂博士醫治。


呂博士和張先生見面就說: 『癌為什麼叫絕症, 你知道嗎? 』


張先生和魏先生都不知道如何作答! 


呂博士又說: 「只有兩條路, 第一條路是消滅病源, 第二條路是增加抵抗力。但很奇怪的是, 癌無論用鈷60還是其它藥物去消滅癌細胞, 可是癌細胞還沒被消滅, 好的細胞卻先被殺死。無論用什麼營養、補藥,好的細胞還未吸收, 癌細胞卻先吸收, 讓癌長得更快。因此可說上述兩條路都行不通、所以叫絕症。」


呂博士又說: 「我發現癌症病人血液檢查的結果百分之百都是酸性反應。長期素食、且生活接近自然的佛寺僧尼, 由於體質都偏屬優質弱鹼性, 所以尚沒有發現罹患癌症的病例。因此我大膽的斷定在弱鹼性體質的狀態下, 癌細胞是無法生長、生存的。張先生我建議你從現在起少吃酸性的葷食類, 多吃鹼性食物, 另外可吃綠藻和帶殼菱角湯, 改變你的體質, 並勵行接近自然的良好生活規律。如果5年內不死, 你就沒問題了。」


張先生依照呂博士的建議, 認真改變吃的習慣, 每天又吃綠藻、

喝菱角湯, 樂觀加上每天適當的運動, 1年後再到同一公立醫院檢查結果, 發現腫瘤已呈現萎縮狀態, 5年後竟完全處於萎縮至近於消失狀態。


經過了將近40年歲月, 現在張先生的健康情況完全正常, 生活起居甚為愉快。


繼張先生之後, 有位前臺東省立醫院總務課長陳添壽先生, 同樣得到肺癌。魏先生得知後將張先生的經過轉告陳添壽先生, 陳先生乃依照呂博士的建議進行改變體質, 結果與張先生同樣, 肺癌消失。


絕大多數癌症病患均屬於酸性體質。


因此, 如何使體質維持在弱鹼性就是遠離癌病的第一步。 


酸性體質的生理表徵: 

1. 皮膚無光澤。 

2. 香港腳。  

3. 稍運動即感疲勞, 一上車便想睡覺。   

4. 上下樓梯容易氣喘。

5. 肥胖、下腹突出。 

6. 步伐緩慢、動作遲緩。


為何會形成酸性體質? 


1.過度攝取乳酸性食、肉類、乳酪製品與蛋、牛肉、火腿等皆屬於酸性食品。攝取過量的酸性食品血液會傾向酸性而變稠, 不易流到細血管的末稍, 而易造成手腳或膝蓋的冷寒症, 以及肩膀僵硬和失眠等。對於不是重體力勞動者來說, 從長期健康的角度講, 絕大多數人都應該大大減少肉類食品攝入量! 


2.生活步調失常會造成酸性體質。生活步調失常會造成精神與肉體的壓力。(at)【晚睡者】罹患癌症機率比正常人高出5倍。人類本來就活在節奏的世界裡, 勞動或運動過度, 通宵打牌, 開車等壓力都應儘量避免。


附錄: 常見食物的酸鹼性


1(at).強酸性食品: 

《(@)蛋黃、乳酪、白糖做的西點或柿子、烏魚子、柴魚等》。


【2.中酸性食品]:

火腿、培根、雞肉、鮪魚、豬肉、鰻魚、牛肉、麵包、小麥、奶油、馬肉等。 


3.弱酸性食品:

白米、落花生、啤酒、酒、油炸豆腐、海苔。


4.弱鹼性食品:

紅豆、蘿蔔、蘋果、甘藍菜、洋蔥、豆腐等。


5.中鹼性食品:

蘿蔔乾、大豆、紅蘿蔔、蕃茄、香蕉、橘子、番瓜、草莓、蛋白、梅乾、檸檬、菠菜等。


6.強鹼性食品:

葡萄、茶葉、海帶芽、海帶等。尤其是天然綠藻富含葉綠素, 是不錯的鹼性健康食品, 而茶類不宜過量, 最佳飲用時間為早上。


如果願意轉給他人分享, 恭喜你累積了功德!!!

Thursday, May 22, 2025

我在等 風也等你

 轉傳:

“ 不要提前焦慮,也不要預知煩惱,生活就是見招拆招,日落歸山海,山海藏深意,回頭看看你已經不知不覺挺過了很多磨難,練出了一邊崩潰一邊自癒的你,該經歷不該經歷的都已經經歷了,該忍受的不該忍受的都已經吞下了。”


天大的事情,順其自然,也不過如此。

人生不過三萬天,該老就得老,該走就得走!


生命如此短暫,我們沒有時間焦慮,焦慮只會讓自己更加痛苦,陷入泥潭,不得前行,陷入陰雲,不見天日,心理失衡,身體生病,讓自己雪上加霜,與其焦慮擔心,不如點亮一盞心燈,在山窮水盡時,尋找峰迴路轉,善惡悲喜,一念執着,萬般皆苦,一念放下,便是重生。


弘一法師曾說:“ 人要有翻篇的能力,不依不饒就是畫地為牢,困不住別人,卻困得住自己。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快樂的人,只有想得開的人。除了生老病死,你所感受到的痛苦,都是你的價值觀帶來的,而非真實的存在。你若想開了,就會去尋找出路,萬物都有缺口,那是陽光照過來的地方。”


難過歸難過,生活歸生活,關關難過關關過,事事難熬事事熬,你若不壞不懶也不傻,如果事與願違,那一定是另有安排,所有失去的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永遠都不要提前焦慮,也不要預知煩惱,更不要被當下的情緒所消耗。你只需要好好的享受當下就好。


允許一切發生,存在即合理,接納即消散!焦慮是對自己的懲罰,無常的事情太多了,天大的事情,順其自然,也不過如此。


昨天沒有做得很好,沒關係,至於還沒到來的明天,明天再說吧,只要在正確的方向,一直努力就好。



一位行者問老和尚:

" 您得道前在做什麼?"

老和尚說:“ 砍柴、擔水、做飯。"

行者問:" 那得道後呢?"

老和尚說:" 砍柴、擔水、做飯。"

行者又問:" 那何謂得道?"

老和尚說:“ 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


同樣是砍柴、擔水、做飯,前者憂慮重重,雲遮霧繞;後者,安享當下,時光靜美!


不論你財富多寡,你若在每一個當下,因上努力,果上隨緣,心有明月,靜若蓮花,才是真正的富貴,才是真正的頂級人生 !


共勉之! 🧧🥰

Wednesday, May 21, 2025

不把自己看得太重,

 一堂價值300萬的課

據說,這是一堂價值300萬的課,有時間看看盡量別錯過。


一隻駱駝,辛辛苦苦穿過了沙漠;一隻蒼蠅趴在駱駝背上,一點力氣也不花,也過來了。蒼蠅譏笑說:駱駝,謝謝你辛苦把我駝過來。再見!

駱駝看了一眼蒼蠅說:你在我身上的時候,我根本就不知道;你走了,你也沒必要跟我打招呼,你根本就沒有什麼重量,你別把自己看太重,你以為你是誰。


著名藝術家英若誠曾講過一個故事:他生長在一個大家庭中,每次吃飯都是幾十個人坐在大餐廳中一起吃。有一次,他突發奇想,決定跟大家開個玩笑。吃飯前,他把自己藏在飯廳內一個不被注意的櫃子中,想等到大家遍尋不著時再跳出來。

尷尬的是:絲毫沒有注意到他的缺席;酒足飯飽,大家離去,他才蔫蔫地走出來吃了些殘湯剩菜。

從那以後,他就告訴自己:永遠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則就會大失所望。


被稱為美國人之父的富蘭克林,年輕時曾去拜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

那時他年輕氣盛,挺胸抬頭邁著大步,一進門,他的頭就狠狠地撞在門框上,疼得他一邊不住地用手揉搓,一邊看著比他的身子矮去一大截的門。出來迎接他的前輩看到他這副樣子,笑笑說:很痛吧!可是,這將是你今天訪問我的最大收獲。

一個人要想平安無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須時刻記住:該低頭時就低頭。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這個故事真實而簡單,但是它告訴我們:一定要學會認識自己,千萬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很重要,離了誰,地球都照樣地轉。


一個人可以自信,但不要自大;可以狂放,但決不能狂妄;可以健康長壽,但不可能萬壽無疆;能夠力輓狂瀾,但決不可能再造乾坤。


不把自己看得太重,其實是一種修養,一種風度,一種高尚的境界,一種達觀的處世姿態,是心態上的一種成熟,是心志上的一種淡泊。


第一課:一隻鷹坐在高高的樹上休息,無所事事。一隻小兔子看見鷹並且問牠,我能像你一樣坐著什麼都不幹嗎?鷹回答:行啊,為啥不行。於是,兔子坐在鷹下面的地上休息。突然,一隻狐狸出現了,它撲到兔子身上把它吃掉了。

故事寓意:要想坐著無所事事,你必須坐在非常高的位置。


第二課:一隻小鳥飛去南方過冬。天實在太冷了。它凍僵了,掉在一片田野上。它躺在那兒時,一頭母牛走過來在它身上拉了一堆屎。凍僵的小鳥躺在糞堆裡,開始感覺到了溫暖。牛糞確實使它暖和過來了。它躺在溫暖的牛糞中,異常高興,並開始唱起歌來。

一隻過路的貓聽到鳥叫趕過來看個究竟。順著聲音,它發現了牛糞下的小鳥,並迅速把它拖出來吃掉了。


故事寓意:(1) 並不是每個在你身上拉屎的都是你的敵人。(2) 並不是每個把你拖出糞堆的都是你的朋友。(3) 當你深陷糞堆中的時候,最好閉上你的鳥嘴。


第三課:生意就是這樣做成的。爹對兒子說,我想給你找個媳婦。兒子說,可我願意自己找!爹說,但這個女孩子是比爾蓋茲的女兒!兒子說,要是這樣,可以。

然後他爹找到比爾蓋茲說,我給你女兒找了一個老公。比爾蓋茲說,不行,我女兒還小!爹說,可是這個小夥子是世界銀行的副總裁!比爾蓋茲說,啊,這樣,行!

最後,爹找到了世界銀行的總裁,說,我給你推薦一個副總裁!總裁說,可是我有太多副總裁了,多餘了!爹說,可是這個小夥子是比爾蓋茲的女婿!總裁說,這樣 ,行!~生意就是這樣做成的。


第四課:皮鞋的來歷

很久很久以前,人類都還赤著雙腳走路。

有一位國王到某偏遠鄉間旅行,因為路面崎嶇不平,有很多碎石頭,刺得他的腳又痛又麻。回到王宮後,他下了一道命令,要將國內的所有道路都鋪上一層牛皮。他認為這樣做,不只是為自己,還可造福人民,讓大家走路時不再受刺痛之苦。

但即使殺盡國內所有的牛,也籌措不到足夠的皮革,而所花費的金錢、動用的人力,更不知凡幾。雖然根本做不到,甚至還相當愚蠢,但因為是國王的命令,大家也只能搖頭嘆息。

一位聰明的僕人大膽向國王提出建言:「國王啊!為什麼您要勞師動眾,犧牲那麼多頭牛,花費那麼多金錢呢?您何不只用兩小片牛皮包住您的腳呢?」國王聽了很驚訝,但也當下領悟,於是立刻收回成命,改採這個建議。據說,這就是「皮鞋」的由來。


總結:人生十大須知

1、所謂鐵飯碗,不是在一個地方吃一輩子飯,而是一輩子到哪裡都有飯吃。

2、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3、生活的最高境界是寬容,相處的最高境界是尊重。

4、從崇高到荒唐只有一步,從荒唐到崇高卻沒有路。

5、何謂生老病死?!生得要好,老得要慢,病得要晚,死得要快。

6、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移。

7、不與富交我不貧,不與貴交我不賤。

8、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絕沒有走不通的路。

9、能力就像一張支票,除非把它兌成現金,否則毫無價。

10、心若改變,態度就會改變

         態度改變.習慣就會改變

         習慣改變,人生就會改變

Tuesday, May 13, 2025

折傷的仙人掌花 rv

自香吟家的寶貝仙人掌花,仙氣飄飄,是香吟親自陪嫁過來的,因為她,使得我家其他的花草都遜色了,真糟糕! ☹️


不小心,折傷了其中一枝花柄,兩個醫護人員——一個營養師和一個藥劑師 馬上施以first aid 急救,她們用band aid 包紥固定不夠,又加上scotch tape.


兩位外科醫生的醫術,還不知可否治療成功?


So far so good! 已經out of ICU 加護病房了。


仁心仁術!感激不盡!


哇!好漂亮!我那天陪香吟一起陪嫁這盆花,作證婚人。那時還含苞待放,現在看到花全開,是這麼燦爛美麗,有夠開心!


這是那天嫁過去的樣子,有一枝花柄折斷了,用bandaid加tape企圖挽救,同時我們三人笑成一團!


好像又回到嘉女高中生時代,想當年香吟滿調皮的⋯⋯


她們很怕我退婚,拿不到聘金,所以緊張得要命,拼命搶救,不知那來的靈感妙計? 殊不知,本人其實是個很有憐憫心的人⋯⋯


能否請Lulu 大師也為我們的傷花題字,祈早日康復,並做紀念?


好的,My pleasure, 我會用心想想如何圓滿您們心願!


其實缺陷美更有福不是嗎? 才嫁過去第二天就開花🌸把婆婆逗笑得嘴吧合不攏🤣


請問香吟蒙古大夫,今晚要不要為她消毒傷口,更換繃帶?不對,應該是換band aid 和tape? 這可就需要再請二位大夫來寒舍「往診」囉!


只能「視診」, 明天應該會開花,最好能架高些。唉!嫁出去的女兒 ,潑出去的水,婆家自辦吧!


好,咱們就無為而治吧。晚安,祈求夢中無花無草,萬里晴空!


不要親家變冤家哦!


哈,純純媒婆,你一直都藏在那裡?唉,以後還是由你經手最安心,看,香吟和我佔據了這麼多篇幅,欲罷不能,都要被罵翻了!明天請假!


不敢造次,我不敢介入,我現在人在紐約,已經來了六天,我下個月1O日回我的狗窩。


三個“花痴”逗樂了老同學,幽默調皮一如十八姑娘!


~~~~~~~~~~~~~~~~



隔天

早晨⋯⋯


所有的花苞都開了,只有那受傷的一枝垂頭喪氣,無法開展。

 

加油!you can make it! 可憐被折傷的一枝花!


看來是有骨折,來不及照X- ray😩 


可能需要馬上做 physical therapy !


若一直愁眉不展,只好用箭山或插花海綿放在淺盤花器上,或許她會開顏。


真感心,有這麼多醫生來會診!


我們是否應該也去找一位「中醫」?



哈哈哈!找仙人:一指禪灌滿精氣神具足,必妖嬌無比


~~~~~~~~~~~~~~~~~~~

  再隔兩天⋯⋯


嗚呼哀哉!受傷的花撐不下去,魂斷吾宅,香消玉殞——

𧫴以此詩哀悼那枝回生乏術的仙人掌花:


紅樓夢之 葬花吟: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繫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樑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怜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淨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Monday, May 12, 2025

免費

 

  美國作家雪麗·凱撒的小小說《免費》是一篇不可不讀的好文章。全文僅四百來字,沒有曲折的情節,沒有驚險的故事,但那無價的母愛卻寫得力透紙背,字裏行間湧動著一股撼人心魄的力量。意蘊豐厚母愛是永恆的主題。。。


一天晚上,我正在準備晚飯,我的10歲的兒子走進廚房遞給我一張紙,他在紙上寫了一些東西。我在圍裙上擦了擦手,仔細地看了看,上面寫著:


割草,5美元;


這一周整理自己的床鋪,1美元;


去商店,50美分;


你去購物我照看小弟弟,25美分;


倒垃圾,1美元;


取得了優秀的成績單,5美元;


還有打掃院子,2美元。


看着他滿懷期待地站在那裏,千萬個記憶一瞬間閃過我的腦海。我接過那張紙,翻到背面,在上面寫道:


懷你9個月,免費;


為你熬夜,請醫生為你看病,免費;


多年來花在你身上的時光、為了你流過的淚、撫養你成長所付出的一切,免費;


日日夜夜為你擔憂,將來還要為你操心,免費;


給你忠告和教你知識,供你上學,免費;


給你買玩具、食品、衣服,為你擦鼻涕,免費;


兒子,當你把這些都加到一起時,媽媽付出的所有的愛都是免費的。


看完之後,兒子的眼睛裏噙滿了大滴的淚水。他望著我說:“媽媽,我真的很愛你。”說著拿起筆在紙上寫下了很大的幾個字:“賬已付清”。


[賞析]


小小說《免費》是一篇只有四百來個字的作品,但它卻生動地塑造了一位具有博大胸懷、熱愛孩子和更善於家教的母親形象,讓人過目不忘。


 作品中的“兒子”是幼稚的,也是精明的。他在商品經濟的歷史潮流中,懂得了“付出”與“收穫”之間存在著簡單的金錢關係,於是,他天真地列出了一份要母親付款的帳單。在這種情況下,母親如果覺得好玩,或“一笑了之”,但這樣可能會誤導孩子,


因為孩子會認為只要付出了就可以講回報,特別是在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或“以牙還牙”將天真的孩子狠狠地教訓一頓,``這樣又可能挫傷孩子純真的心靈;或當真付錢給“兒子”,


其後果又可能將孩子培養成一個“唯金錢是論”的庸俗之人。而母親的“免費”單,不但使孩子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與親情的無價,而且還使孩子思考自己的職責與義務。


“賬已付清”四個字,活靈活現地刻畫出了孩子在這一過程中所經歷的情感和認知的變化,既反映了“兒子”的單純和無知,也折射出“愛”在孩子情感變化中所造成的強烈震撼。“母愛”這筆賬是任何人都無法算清也是無法償還的!


《免費》它提醒人們:對孩子耐心的教育和引導遠比輕描淡寫、不屑一顧甚或呵斥責駡所產生的效果要強烈得多、明顯得多,這不僅是孩子所需要的,也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必須牢牢記住的。


【思考】


當面對“兒子”開列的帳單 “我”採取的應對措施是什麼?請簡要概括文中“我”的形象。


【參考答案】


面對兒子開列的帳單,“我”同樣開列了一份帳單,與兒子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的所有付出都是免費的。很顯然“我”的方法是高明的,讓人肅然起敬的。


因為“我”的“免費”,不但使孩子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與親情的無價,而且還使孩子明確了自己的職責與義務。 


 具有博大胸懷、熱愛孩子、善於家教。


推薦理由: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潤物細無聲”。 對孩子不合理的希望或要求要循循善誘“冰凍不能斷流水”,“愛”是融化一切冰凍的春風!良好的家教,不僅是孩子之福,也是父母之福。這篇小短文給我們很好的啟示。


Sunday, May 11, 2025

新任教宗羅伯特・普雷沃斯特(Robert Prevost)的故事

 是加拿大一位耶穌會士所傳的


1975年:這位男子做出了一個震驚世人的決定——

他放棄哈佛法學院,只為服務祕魯最貧困的村莊。

如今,他成為第267任教宗。


• 精通古印加語

• 曾步行8小時只為幫助貧苦者

• 天主教歷史上首位出生於美洲的大公教宗


鮮為人知的新任教宗羅伯特・普雷沃斯特(Robert Prevost)的故事:


1975年,羅伯特・普雷沃斯特正處人生巔峰——芝加哥的數學老師、虔誠的天主教徒,獲哈佛法學院錄取。他擁有年輕人夢寐以求的一切。但他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選擇——他拒絕了哈佛,拒絕了六位數年薪的未來,拒絕了名聲與安逸,選擇了極少人敢踏上的道路:完全的奉獻人生。


他加入一個傳教團體,搬到祕魯—— 不是城市,不是觀光地,而是最偏遠的村莊——

那裡孩童因可治療的疾病而死,

家庭需步行數公里才能取得乾淨水源。

那裡沒有道路、沒有自來水、沒有網路,

只有山巒、寂靜與貧窮。

但他卻視那裡如家一般擁抱。


羅伯特不只是住在當地人中間,

他成了他們的一份子:


• 學會古印加神聖語言——克丘亞語

• 徒步幾天送糧食

• 與村民同睡泥土地

• 在星空下祈禱


當他不是在建庇護所時,

他就在破舊屋頂下教赤腳孩童數學;

當他不是在教書時,

他就騎驢送病人去就醫;

當他不是在救人時,

他就在聆聽——真正聆聽那些被遺忘者的故事。


當他在美國的朋友一個個成為律師、醫生,

他卻成了另一種人:

一位牧者

一位兄弟

一位靜默的信仰戰士


他的事蹟沒有被廣播,

但在安第斯山中悄悄流傳。


主教們注意到了他,

神父們注意到了他,

最後,梵蒂岡也注意到了他。


他被召回,領導整個奧斯定會。

從服務一個村莊,到領導橫跨40多國、2,800位會士的團體。


但他依然穿著那雙舊涼鞋,

依然與窮人同行,

依然拒絕奢華。


直到有一天,一通電話改變了一切——

羅馬要他更靠近核心。


2020年,他被任命為總主教,負責全球主教的治理。

這是非常罕見的事。

但羅伯特從不追求傳統名分。

他不只通曉拉丁文和教會法,

他更精通:


• 同情

• 謙遜

• 傾聽

• 臨在


梵蒂岡不僅看見了一位神父,

他們看見了一位有靈魂的領袖。


2023年9月30日,教宗方濟各正式任命他為樞機——

只差一步,就成為教宗。


然後——2025年,歷史誕生了:


首次,一位美國人、

一位前數學老師、

一位為被遺忘者而奉獻的傳教士,

被選為天主教第267任教宗。


而他從未忘記塑造他的人們。

直到今天,教宗羅伯特仍返回那些村莊:

仍以克丘亞語祈禱,

仍坐在泥土地上,

仍靜默握住長者的手。


因為他相信——

領導不是位置,而是臨在。


在這個世界醉心權力的時代,

羅伯特・普雷沃斯特證明了:


• 沒有服務,頭銜毫無意義

• 沒有愛,知識毫無價值

• 沒有犧牲,信仰只是一片噪音


他拒絕了世界,

卻改變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