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12, 2023

黑油油的多肉植物——黑法師. RV


我發現我家最吸睛的花草竟是那幾株葉子紫黑色的多肉植物,芳名叫做「黑法師」(black aeonium)。每次有朋友從外州來探訪,他們罔顧我用心栽培的玫瑰、杜鵑花、繡球花、茶花、日日春、美人蕉、石竹、西施的眼涙、鳶尾花、百合花、孤挺花、松葉牡丹⋯⋯,個個都把相機對著這幾株黑油油的植物照個不停,


「真是奇特,很有個性!」


「黑色的葉子,閃亮亮的,我從來沒想到多肉植物(succulents)也有這麼漂亮的?」


「你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園丁,你怎麼把它們照顧得這麼好?」


我本想順勢吹噓一番,但是良心不准:「沒有啦,只是去別人的庭園裡割下幾根莖,插進土裏而已!然後讓它們去自生自滅,沒想到個個都存活。」真的,這完全不能和我花在照顧玫瑰花上的心神和時間相比。


「你賺到了!投資金額少,盈利卻多⋯⋯」有一位朋友在商言商。 


我後來看到一家五星級牛排餐廳的廣告說:「我們的牛排外面香脆,內部多汁,厚厚實實的,就像那些多肉植物的葉子一樣,你一定會流口水!」啊,這樣的文才那裡去找?


沒有文才的我,最後決定以後再和人談論到這個植物時,訂下一個標準的回答版本:


「我深信它們絕對是上帝的一個傑作!


這些多肉植物,可能很久很久以前生長的環境不佳,一有機會獲得水,馬上把水儲存到體內,大部分貯在葉子裏,再用皮膜緊緊封密起來,供給以後乾涸無水時的漫長日子來用,所以你看它們的葉子都是脹脹的,有的上帝還在它們的葉子上打了臘,減少水氣蒸發,所以看起來綠油油、藍油油、黑油油的,很美觀!


它們現在雖然遷到比較好的環境來,但是這種刻苦、堅毅、為將來事先儲備資源的美德絲毫不改,——英雄本色,不需人家來照顧,使我也省下了很多氣力,難怪它們很受歡迎!」


我們不必翻山越嶺,出遠門去尋找上帝的啟示,衪的智慧隨手可及,——就在自家的庭園裏。


Wednesday, June 7, 2023

痛失良機—— 懷念父親張玄達先生. RV

我們三個小孩子興奮地守在巷口,等待著父親的出現,今天父親會帶來我們日日盼望的收音機回家,好容易積蓄了一筆錢,我們家終於也可以擁有自己的「收音機了。姐姐愛流行歌,我愛廣播劇,哥哥什麼都好。終於看到父親的中短身材出現,他兩手吃力提著一個笨重的大箱子踏進巷裡,三人等不及趕緊擁上前去幫忙,父親很驕傲地說:「看哪,我早就答應給你們的。」


這個收音機從此給我們家帶來很多的歡樂,還有,幾年後我大專聯考放榜是在這裏聽的,父親的空中佛學講座節目也是由收音機這樣播放出來的,我們實在非常感謝父親。


父親在中學教課之餘常常到隣近鄉鎭和都會寺廟去講授佛經(講經),因為結束後大都夜已深,所以就在地過夜,隔天早上再搭早班車回家。我們毎天最盼望的是看到父親走進家門,年幼時是在等待他拿回來的糖果、餅乾、蛋糕、水果、鮮花⋯⋯,這些都是寺廟的供物,廟方送給他帶回來。稍長後,父親的回家使我們有安全感,相信母親也一樣。感謝上天,父親雖然辛苦奔勞,身體還算健壯。


那年代,客運汽車有普通車——每站必停,還有直達車——中間不停,直達目的地。父親為了省錢,又因他喜歡悠閒地欣賞沿路景物,以及在車上和各型人物聊天,他總是坐普通車,這種風塵僕僕、致力弘法的生涯,他說是自己的使命,從來不抱怨,滿臉笑容,慈悲為懷。


父親不僅在佛教雜誌上寫文章,他也常受邀主理佛教佈道大會,作為主講人,大家都說他學問淵博,慧心妙舌,感人至深。他早年在日本大學攻讀𠵍學,專精佛教,然而對我們這些子女而言,他只是一位很慈祥的父親,非常淡泊名利,從不發脾氣,會做日本泡菜,在家坐久常會打瞌睡的人。我是一個很內向的人,別人很難相信我的父親竟是一位傑出的佈道家,他在千百人面前演講,信心滿滿,口若懸河,吸引無數慕道者。


我常常看到父親在家勤讀佛經,作筆記,看報紙新聞,作剪貼,準備文稿、講稿,他沒有自己的書房。


最近幾年我開始寫作,才發現這需要努力、才華和天賦,在我提筆的時刻,我常想到父親,他的文稿、他的講稿也是這樣經過靈感觸動,深思熟慮而產生的嗎?如果在他生前我們父女能夠有機會促膝長談,向他學習,更加瞭解他,我的父親可能會成為我人生最好的導師哩!可惜我出國太早,回台孝敬的時間太短,如今父親已經作古,失去了良機,真是遺憾!


P.s. 父親死後火化得舍利子數十顆。





 

Wednesday, May 31, 2023

同學會笑話

 同學會笑話;雖是笑話,卻也道盡人生的無常


(*)一羣同學從40歲時決定,未來每10年就要聚會一次。


(*)他們第一次 決定聚會地點時,40歲還是壯年的他們,選了金順園餐廳。


選金順園餐廳的原因是:

服務小姐的身材最好,穿得也最少。


(*)10年後

50多歲的他們再次決定聚會地點時,還是選了金順園餐廳。

這時他們是因為:

餐廳菜單的字「最大」。


(*)又過了10年

60歲的他們,又選了金順園餐廳,這回是因為:

金順園餐廳有「養生餐」。


(*)再過10年

70歲了,還是選了金順園餐廳

這次則是因為:

只有這家餐廳有提供「輪椅」。


(*)10年匆匆又到了

80歲的一羣同學,無異議的通過要去金順園餐廳,理由是:

「因為從來沒去過!」


可見,【老年失智症】多可怕啊! 


(*)精采的是...同學來了【3桌】,結帳時卻要付【6桌】,

多出【3桌是菲傭】。


(*)人生沒有你想的那麼長。


把握當下吧!

Saturday, May 20, 2023

不要妄自菲薄

 13歲的那年,父親有一天突然遞給他一件舊衣服。

“這件衣服能值多少錢?”

“大概一美元。”他回答。

“你能將它賣到兩美元嗎?”父親用探詢的目光看著他。

“傻子才會買!”他賭著氣說。

父親的目光真誠中透著渴求:“你為什麼不試一試呢?你知道的,家裡日子並不好過,要是你賣掉了,也算幫了我和你的媽媽。”

他這才點了點頭:“我可以試一試,但是不一定能賣掉。”

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淨,沒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鋪在一塊平板上陰乾。第二天,他帶著這件衣服來到一個人流密集的地鐵站,經過六個多小時的叫賣,他終於賣出了這件衣服。

他緊緊攥著兩美元,一路奔回了家。以後,每天他都熱衷於從垃圾堆裡淘出舊衣服,打理好後,去鬧市裡賣。

如此過了十多天,父親突然又遞給他一件舊衣服:“你想想,這件衣服怎樣才能賣到20美元?”

“怎麼可能?

這麼一件舊衣服怎麼能賣到20美元,它至多值兩美元。”

“你為什麼不試一試呢?”父親啟發他,“好好想想,總會有辦法的。”

終於,他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請自己學畫畫的表哥在衣服上畫了一隻可愛的唐老鴨與一隻頑皮的米老鼠。他選擇在一個貴族子弟學校的門口叫賣。

不一會兒,一位管家為他的小少爺買下了這件衣服,那個十來歲的孩子十分喜愛衣服上的圖案,一高興,又給了他5美元的小費。25美元,這無疑是一筆鉅款!相當於他父親一個月的工資。

回到家後,父親又遞給他一件舊衣服:“你能把它賣到200美元嗎?”父親目光深邃。

這一回,他沒有猶疑,他沉靜地接過了衣服,開始了思索。

兩個月後,機會終於來了。當紅電影《霹靂嬌娃》的女主角拉佛西來到紐約做宣傳。記者招待會結束後,他猛地推開身邊的保安,撲到了拉佛西身邊,舉著舊衣服請她簽名。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馬上就笑了,沒有人會拒絕一個純真的孩子。

拉佛西流暢地簽完名。

他笑著說:“拉佛西女士,我能把這件衣服賣掉嗎?”“當然,這是你的衣服,怎麼處理完全是你的自由!”

他“哈”的一聲歡呼起來:“拉佛西小姐親筆簽名的運動衫,售價200美元!”經過現場競價,一名石油商人以1200美元的高價買了這件運動衫。

回到家裡,他和父親,還有一家人陷入了狂歡。父親感動得淚水橫流,不斷地親吻著他的額頭:“我原本打算,你要是賣不掉,我就叫人買下這件衣服。

沒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

一輪明月升上山頭,透過窗戶柔柔地灑了一地月光。這個晚上,父親與他抵足而眠。

父親問:“孩子,從賣這三件衣服中,你有明白什麼嗎?”

“我明白了。您是在啟發我,”他感動地說,“只要開動腦筋,辦法總是會有的。”

父親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你說得不錯,但這不是我的初衷。”

“我只是想告訴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舊衣服,都有辦法高貴起來。更何況我們這些活著的人呢?

我們有什麼理由對生活喪失信心呢?我們只不過黑一點、窮一點,可這又有什麼關係?”

“是的,連一件舊衣服都有辦法高貴,我還有什麼理由妄自菲薄呢!”

Saturday, May 6, 2023

母愛

 有人曾問著名導演北野武:你這輩子最大的遺憾是什麼?北野武說:「我用盡一生與母親較量,最終滿盤皆輸。」母親家教嚴格,但北野武卻非常嚮往自由,從小母子倆就衝突不斷。大二的時候,他和母親發生了爭吵,北野武負氣地離家出走,開始獨自生活。有段時間,他沒有任何收入,不僅吃不起飯,連房租也已拖欠了半年。為了躲避催債,每次進出他都從窗戶上翻。有一天,他剛翻進房間,就看到房東坐在椅子上,正等著他。北野武一下子就跪倒地上,苦苦哀求。卻沒想到房東跟他說:「你搬來的時候,你母親就跟在後面,她對我說:『這孩子傻傻的,肯定會欠房租,如果一個月沒繳,就來找我拿。』」儘管在困難時候,母親拉了他一把,但他仍不願低頭回家。只在成名之後,每個月按時給母親打錢。這樣過去了很多年,直到母親去世,姐姐遞給他一個袋子和一封信。北野武打開一看,裡面是一張以他的名字開的儲蓄存摺。

1976年4月,30萬。 1976年7月,20萬。 ......

原來這些年他給母親的錢,母親一分也沒花,全都存起來了。在信中,母親說:你做導演,說不定哪天就失業了,你又不會存錢,我都替你保管著呢。直到此時,北野武才真正明白母親對他的愛,是何其深沉。他捧著這封信,悔恨交加,終於忍不住嚎啕大哭。可無論是拖欠很久的一句道歉,還是表達孺慕之情的話語,母親再也聽不到了。

Wednesday, April 26, 2023

簡訊文學奬


首獎

婚前茱麗葉

婚後瑪麗亞


二獎

我雖是都會女子

但並非什麼都會


二獎

從前寫日記要上鎖

現在寫日記要上傳


三獎

民不聊生

只聊八卦


佳作1

清明節.燒假錢說真話

情人節.燒真錢說假話


佳作2

吃得苦中苦

還是平常人


佳作3

別再幫食物拍遺照了


佳作4

手機把遠方的人拉近

把坐在旁邊的人推遠


佳作5

沒了手機.我還會記得誰?

沒了手機.誰又會記得我?

Saturday, April 22, 2023

人生緣何沒朋友,只因未讀蘇東坡

 如果讓你選擇一個古時的詩人一起旅行,你會選擇誰?


余光中說,他不會找李白一起,李白狂傲,不負責任;他也不會找杜甫,杜甫很喪,一生太苦;他說要找就找蘇東坡,他是一個能讓一切變得有趣的人。


也只有蘇東坡,一身才氣傍酒肉,超然與現實集一身。


他能寫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空明玄理;


也能寫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人情世味。


01)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蘇東坡有一個表哥,其名文同,兩人一生僅見過2次面,一次是蘇東坡剛任職鳳翔,一次是在京師。


但即便如此,他們的書信從來就沒斷過。因為兩人都愛竹,所以時常切磋畫竹技巧。


文同說,熟讀各種竹子的形態,記在腦子裡,作畫前把心中想到的竹子畫出來就可以了,這胸有成竹的理論後來被蘇東坡記錄下來了。


因為見面不多,蘇東坡多以詩來表達淡淡思情,文同建了個房子,東坡就寫《墨君堂記》;


文同去陵州當官,東坡寫了《送文與可出守陵州》相送;甚至文同的馬死了,東坡也寫詩悼念。


文同說:「世上沒有知己,只有子瞻知道我的妙處」,東坡也說「文同和我非常親密,一天不見,就十分想念。」


後來文同去世後,東坡聽到訃告,他突然感到有一口氣堵住了胸口,不停地流淚,慢慢地把衣服浸濕。


真正的朋友,不是非得生活在一起,天天見面,有聊不完的話題。


而是即便不在同一座城市,也能相知。


朋友不在遠近,貴在心靈相通。


02)


敵友之交,互敬互重。


在蘇東坡進入仕途後,遇到了對他影響很大的人──亦敵亦友的王安石。


王安石與蘇東坡,他們政治意見不同,一個是變法派,一個是保守派。


當時神宗起用王安石變法,蘇東坡則是一個剛入職場的黃毛小子,年輕氣盛,二話不說就連續上書說變法這不好那不好。


王安石臉上掛不住,就把他「請」到了黃州。


後來貶官成為東坡仕途的主旋律,但東坡超脫豁達,並沒有因此對王安石懷恨在心。


他明白,王安石不過是在其位謀其職,做自己該做的事罷了,所以才有兩人晚年修好的佳話。


東坡被貶路過金陵時,決定去拜訪王安石。


他見到當年雷厲風行的王安石,也有垂垂老矣的一天,十分感慨,說道:「我今天見大丞相,穿得實在太隨意了。」


王安石笑道:「禮節豈是為你我這樣的人設的?」


相聚的一個月裡,兩人談論詩文、禪道,遊覽名跡。


王安石有一首著名懷古詞:「......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蘇東坡看後,大為讚賞,說王安石真是一個野狐精。


而蘇東坡被貶黃州,每逢黃州來人了,王安石總是逮著問:「東坡最近有沒有什麼新作品。」


他坦蕩地讚美蘇東坡的才華,認為:不知道要過幾百年,才有這樣的人物。


可正當兩人遊覽不亦樂乎的時候,蘇東坡嚴肅地說:「荊公,我有話對你說。」


王安石以為他要重提舊帳,但蘇東坡心胸豁達,早已不介懷。


蘇東坡問:「當今國家動盪,荊公為何不上書改變這種局面?」


王安石感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蘇東坡說道:「那是君臣之禮,皇帝以非常禮對你,你又怎麼能拘於常理。」


老年的王安石雖不問廟堂之事,但如今仿佛看到當年大刀闊斧的自己,於是激動不已:「你不必再說,我一定向皇上進言。」


兩人晚年頗為契合,王安石還勸說蘇東坡在金陵買房置產,一起比鄰而居。蘇東坡也十分同意,積極操辦。


高質量的友誼總是發生在兩個優秀的獨立人格之間,它是由衷的欣賞、尊重彼此。


03)


患難之交,知恩圖報


如果黃州那段歲月讓蘇東坡至今難忘的話,午夜夢回時,他會想到落魄時一個叫巢谷的朋友。


黃州窮,偏。


蘇東坡意氣風發時突然被貶到這,情緒十分低落,沒房沒地,工資大降,典型的基層小公務員,貧困、孤寂、悲涼、憔悴籠罩著他。


有些親友斷了聯繫,人們甚至都以為蘇東坡死了。


巢谷是東坡同鄉兼好友,一個驢友,全國各地跑,教過書,做過醫生,當過木匠;種地,蓋房子,補鍋補漆無一不會。


聽到蘇東坡被貶到黃州後,特地趕過來,幫東坡開墾荒地,幫忙種田,蓋他的「東坡雪堂」。


一起吟詩作對,暢遊赤壁,還當起了東坡兒子的家教老師,免費當東坡的小白鼠,嘗他的東坡肉。


可以說,在寂寥的歲月裡,巢谷給了東坡很大的慰藉,陪他度過了許多困苦的時光。


蘇東坡非常感激他,後來東坡又調回汴京當起了翰林大學士,有錢了,也有名了,一時風光無限。


許多貶謫時期不見了的「朋友」又出現了,可巢谷沒有。


但這時,東坡卻更加想念巢谷了,想啊想,就常常派人去找他,想叫過來敘敘舊,也想利用職務幫襯幫襯,可是卻找不到巢谷在那裡。


直到東坡又一次被貶到海南時,巢谷出現了,他擔心東坡呀,他要不遠萬里從四川過去看他。


可那時巢谷已經七十多歲,瘦弱多病。


他只帶些許盤纏,荒野露宿,拄杖泥行,帶著思懷和一些藥物去見老友。


當他到廣東新會時,盤纏被偷走,在追蹤小偷途中,竭盡了他最後的氣力,病死路上,終究未能見蘇東坡一面。


蘇東坡聽到噩耗後,隔著瓊州海峽,放聲慟哭。


寫信出資辦理他的喪事,叫他兒子巢蒙迎喪,當時巢谷旅途去世,蘇東坡怕遺體遭到破壞,還特別叮囑當地的官員大力保護。


最後,寫了文章紀念這位好友,一生都沒有相忘,懷抱感激之心。


余秋雨曾說過:友情因無所求而深刻。真正的朋友,不是一時的玩伴,也不是人脈,它不為任何功利原因而存在。


04)


酒肉之交,真性情也


東坡自己便說過:「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不好人。」


對酒肉布衣之友,東坡真性流露,嘲諷全開,會發現,原來你是這麼個東坡。


蘇東坡是好吃好飲的人,近墨者黑,他的朋友,許多也是好吃的,甚至包括不忌酒肉的和尚。


有一回蘇東坡去探訪朋友佛印,一進門,魚香酒濃,就知和尚藏著吃的了,但又不見在哪,屋裡只有一個大磬。


於是蘇東坡出了個上聯給佛印:「向陽門第春常在」。佛印想,這很簡單呀,沒多想,就順口對出:「積善人家慶有餘」。


東坡笑道:「既然磬(慶)裡有魚(餘),那還不趕緊拿出來?」


佛印才知道這是計,於是兩個人佛祖蓮花下,吃著大魚,喝著美酒,暢聊一番。


兩人實實在在是天造地設的酒肉之友,他們日常的相處模式是這樣的。


佛印本來是個喜歡佛教的書生,有次京師和尚設道場剃度,蘇東坡騙他說:「你不是喜歡佛教嗎?為什麼不假裝侍者進去看看呢?」


後來人家見佛印氣宇不俗,就幫他剃度了。


出來後,蘇東坡笑個不停:「人家都說,『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還有『時聞啄木鳥,疑是扣門僧』,你看,都是用僧對鳥,老兄,你今天怎麼就非要當個鳥呢?」


佛印不爽,懟了回去:「我現在不就正對著你嗎?僧對鳥也。」


「鳥」是宋朝的綠林好漢常說的粗俗話。可如東坡佛印這樣的文士,卻也不拘小節,流露本性真情。


反正是一起喝酒吃肉吹牛的好朋友,流露本性又如何,不顧形象又如何。


朋友,自然是見過你最醜的樣子的人。


食色,是本性;嬉笑怒罵,也是本性。


人生無需刻意,交友更是如此,一切憑心,真性情的友誼,總能讓人暢快。


蘇東坡一生,掙扎在得到與失去中。


22歲失去母親,30歲失去妻子,31歲失去父親,42歲遭遇烏台詩案,45歲起不停被貶謫,49歲兒子夭折,50歲又被召回京師,60歲又被貶謫,終於在66歲,走到了他生命的盡頭。


這一生,他看淡了世事,知道一生不過是「也無風雨也無晴」,難得的是「人間有味是清歡」。


在他彌留之際,方丈維琳跟他說:「這個時候,你快想一下西方極樂世界吧。」


蘇東坡笑了一笑:「著力即差。」意思是說,這事無需刻意去想,順其自然就好。


面對人生蘇東坡是如此,面對朋友,他更是這般:


他的君子之交其淡如水,他的敵友之交互敬互重,他的患難之交知恩圖報,他的酒肉之交真性情也。

莫愁前路無知己,交友當學蘇東坡。

***附言:

蘇東坡每次被貶謪,都活得快快樂樂,使他的政敵非常不解和不悅,這種正面的態度值得學習

一身才氣傍酒肉,超然與現實集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