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10, 2019

故事很短,卻說出人性!


給大家整理了八個經典的小故事,讀來啟人心智,發人深省!

1.一賣瓷碗的老人挑著扁擔在路上走著,突一個瓷碗掉到地上摔碎了,但老人頭也不回繼續向前走。
路人看到很奇怪,便問:為什麼你的碗摔碎了你卻不看一下呢?
老人:我再怎麼回頭看,碗還是碎的。
感悟:失去的東西就要學著接受、放下,畢竟很多事並不會因你的悲傷就會回來,就會被改變。

2.鸚鵡遇到烏鴉,籠中的鸚鵡安逸,野外的烏鴉自由。
鸚鵡羨慕烏鴉自由,烏鴉羨慕鸚鵡安逸,二鳥便商議互換。
烏鴉雖得到安逸,但難得主人歡喜,最後抑鬱而死;鸚鵡得到自由,但長期安逸,不能獨立生存,終飢餓而死。
感悟:不要盲目羨慕他人的幸福,也許那並不適合你。老了,不要去攀比,過好自己的日子,享受自己的生活才是王道!

3.老師:有個人要燒壺開水,生火到一半發現柴不夠,他該怎辦?
有同學說趕快去找,有的說去借、去買。
老師:為什麼不把壺裡的水倒掉一些呢?
同學頓悟...
感悟:世事總不能萬般如意,有捨才有得。人到老年,精力總會有限,不如倒掉一些水,只專注自己喜歡的人和事吧!

4.貓和豬是好朋友
一天貓掉進大坑,豬拿來繩子,貓叫豬把繩子扔下來,結果牠整捆扔了下去。
貓鬱悶的說:這樣扔下來,怎麼拉我上去?
豬:不然怎麼做?
貓:你應拉住一頭繩子啊!
豬就跳下去,拿了繩子的一頭說:現可以了?
貓哭了,哭得很幸福...
感悟:有人不是很聰明,卻值得你終生擁有。

5.老和尚問小和尚:如你前進一步是死,後退一步則亡,你該怎麼辦?
小和尚:我往旁邊去。
感悟:天無絕人之路,人生路上遭遇進退兩難時,換個角度思考,也許就會明白:路的旁邊還是路。

6.第一天,小白兔去釣魚,一無所獲。
第二天,又去釣魚,還是如此。
第三天牠剛到,一條大魚從河裡跳出來,大叫:你要是再敢用胡蘿蔔當魚餌,我就扁死你。
感悟:你給的都是你自己想給的,而不是對方想要的,活在自己世界裡的付出,並不不值錢。老了和兒女相處時更要明白這點。

7.窮人問佛:我為什麼這樣窮?
佛:你沒學會給予別人。
窮人:我一無所有,如何給予?
佛:人一無所有也可給別人七種東西。
顏施:微笑處事
言施:說讚美安慰的話
心施:敞開心扉對人和藹
眼施:善意的眼光給予別人
身施:以行動幫助別人
座施:即謙讓座位
房施:有容人之心
感悟:不要有太多沒意義的計較,多給予別人,你可能會獲意想不到的財富和快樂。

8.有人問農夫:種麥子了嗎?
農夫:沒,我擔心天不下雨。
又問:那你種棉花沒?
農夫:沒,我擔心蟲子吃了棉花。
再問:那你種了什麼?
農夫:什也沒種,我要確保安全。
感悟:顧慮、思慮太多,就會導致束手束腳,一事無成。老了,不如放開自己,大膽去嘗試。

這八則故事,雖很短,但太有哲理了!

Wednesday, June 19, 2019

什麼是文化

🌸什麼是文化?🌸

1。一位叫 Judy 的空姐,在飛機上服務,常會遇見各種大咖和明星。

但這些大咖和明星都沒給她留下什麽深刻印象。

直到有一天,她遇見了劉詩詩,那一天,劉詩詩坐的是頭等艙,飛機落地下完客後,Judy去整理頭等艙時,赫然發現劉詩詩座位上的被子竟然疊得整整齊齊。

Judy一下子就被電到了,大都頭等艙的客人,都是把被子揉成一團,扔在腳底下就走了,沒想到劉詩詩竟會疊放整齊,她好感動。

坐頭等艙的,一般都是富豪或有身份的人,但是會疊好被子的人卻少之又少,偶爾有一個,空姐就會感動半天。

2。陪媽媽逛街時遇到一位流浪歌手,聽完一曲後,我走過去,隨手把五元錢扔進了帽子。

但接著,媽媽的舉動讓我大吃一驚。。。

她走到帽子跟前,蹲下身子,輕輕將兩個硬幣放進了帽子裡,並微笑著向流浪歌手點頭示意。

我媽沒有唸過多少書,但這一刻,我實在輸她太多。

對比這幾件事,我想起了白岩松的一句話:

一個人有沒有文化,並非看他的學歷有多高,有學歷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沒學歷的人,也不一定沒文化。

讀很多書,擁有很高的文憑,和有沒有文化,有時完全是兩碼事。

3。有一次,他跟著老總去談業務,午餐時,便在酒店點了一桌菜。

吃飯中途,服務生端上一道特色菜,老總禮貌地說:「謝謝。我們不需要菜了。」

服務生解釋:「這道菜是免費贈送的。」

老總依然笑著回答:「免費的我們也不要了,吃不了,很浪費。」飯畢,老總將吃剩的菜打了包。

回公司途中,老總將車子開得很慢,好像在打量什麼,他正納悶時,老總把車停了下來,拿起打包的食物,下車走到一位乞丐跟前,雙手遞了過去。。。

什麼是文化?這就是文化。

文化就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

4。周末,一華人帶著侄兒去澳洲雪梨外海捕魚。

每撒下一網,總有收獲。可是每次網拉上來後,那華人總要挑揀一番,然後將其中大部分魚蟹扔回大海。

他侄兒不解:好不容易打上來,為啥扔回去?

華人回答:「符合規定尺寸的魚蝦才可以捕撈。」

他侄兒說:「這在公海,誰也管不著你呀?」

華人淡淡一笑:「不是什麼都要別人來提醒。督促的。」

什麼是文化?這就是文化。

文化就是無需提醒的自覺。

5。什麼是自由?

很多人的理解就是:

自由就是由著自己,無拘無束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但是這樣想的人,還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自由。

美籍華人作家林達寫過一本《歷史深處的憂慮》這本書呈現了一個事實:美國既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最不自由的國家。

有一次,他陪中國朋友遊覽美國大峽谷。

朋友拿起可樂罐,就想扔進大峽谷:這麼深的峽谷,不幹點什麼多可惜呀!

林達嚇了一跳,趕緊制止道:「這是違法的。」

世界上最自由的美國,其實處處充滿了不自由。

如:在大街上拿著打開的酒瓶是違法的。

孩子哭鬧,家長上去就一巴掌,更是違法的。

連在辦公室講黃段子,也是違法的。

很多中國人不理解,美國為何有如此多約束?

其實正是因為這麼多約束,才造就了美國的自由。

哲學家穆勒說:「約束是自由之母」

個人的自由,須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自由。

什麼是文化?這就是文化。

文化就是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

6。曾經有一位智者,他教導他的弟子,打碎了玻璃製品,要把碎片裝入垃圾袋,並用筆在上面寫道:裡面是玻璃碎片,危險!

這樣,撿垃圾的人就不會劃傷手指。

喝飲料之後的礦泉水瓶子,也要倒空擰緊。

這樣方便廢品回收者的收集。

你問我什麼是文化?這就是文化。

文化就是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上廁所的時候,要想到下一個上廁所的人。

扔垃圾的時候,要想到下一個收垃圾的人。

…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想到下一個人。

7。戲劇家-夏衍臨終前,痛得十分難受。

秘書說:「我去叫大夫。」

正在他開門欲出時,夏衍睜開眼睛,艱難地說了一句:「不。。。。。不是"叫"。是"請"。。。。。。。。。。。」隨後昏迷過去,再也沒有醒來。

不是叫,是請。。。

夏老改動一個字,卻憾動了一幢樓。

梁啟超怎麼去世的,大家知道嗎?

他死於當年協和醫院的醫療疏失,醫生把本該切除的左腎,誤切成了右腎。

臨死前,梁啟超不是咒罵醫生,而是叮囑家人:「千萬別跟媒體說,不要公布。老百姓剛剛開始相信西醫,如果讓他們知道我的事,難免就會退卻。」

夏老。梁老,才是真正有文化的人。

一個真正的文化人,應具備四種素養。

根植於內心的修養。

無需提醒的自覺。

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

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

社會在進步,人也要跟著進步,進步的不該是脾氣,而應該是自身的修養與文化。

文中說到:一個真正的文化人,應具備四種素養:「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其中「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讓 笑遊人間想到一句最討厭的廣告詞「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自由並非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應該以不妨礙他人的自由為前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才能稱做自由,若不顧他人的權益,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那這種不叫自由,叫自私。

看文以自省己身,讓我們都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

***取自網路文章

Friday, June 7, 2019

人生如粽



人生如粽,不怕你有棱有角,就怕你肚裡空空。人生如粽,經得起熱水沸騰,耐得住冷藏冰凍。人生如粽,向白米學會融合,向粽葉學會包容。人生如粽,不捆綁就是一勺稀飯,不蒸煮哪有美味香濃!祝福大家端午安康,如意順心!

*****摘自網路文章

Tuesday, April 30, 2019

頓悟

某人得一寶貝:
紫砂壺, 每
夜都放床頭。 

一次失手 
將紫砂壺的壺蓋 
打翻到地上, 
驚醒後,甚惱。 

壺蓋沒了, 
留壺身何用? 

於是抓起壺 
扔到窗外。 

天明,發現壺蓋 
掉在棉鞋上, 無損。   

恨之, 
一腳把壺蓋踩得粉碎。 

出門, 
見昨晚扔出窗外的茶壺, 
完好掛在樹枝上…… 

 頓悟: 

有時,事情可以: 
等一等! 
看一看! 
緩一緩! 

很多事情並不是 
你以為的那樣! 

衝動是魔鬼! 

學會冷靜,
也是一種智慧!

我很喜歡這句話 ~ 

“ 短期交往看臉蛋, 
長期交往看脾氣, 
一生交往看人品!” 

時間是個好東西, 
驗證了人心, 
見證了人性, 
懂得了真的, 
明白了假的, 

没有過不去的坎, 
只有走不出的自己! 


總是擔心 
身邊會失去誰, 
可我却忘了問, 
又有誰會害怕失去我? 

人生, 
努力了、 
珍惜了、 

問心無愧就好~ 
雖然不完美,但很真實。

***摘自網路文章

Saturday, April 27, 2019

林黛玉之白話文與文言文


某日,黛玉走在路上,看到了一個小攤子在賣煎餅,香氣四溢,便停下來買。

黛玉: 阿姨,這碎碎的一抹青翠,好似亂墜了ㄚ頭的眼,平攤於日下,甚是沁人心脾。提神醒腦可是極好的!若忍心炙烤煎熬,焉萎而焦灼,豈不辜負了?

阿姨: 說人話

黛玉: 煎餅不要放蔥

黛玉: 如能抹上一襲紅霞,恰如美人嬌羞遮顏,豈不更加愉悅。

阿姨: 說人話

黛玉: 加辣!

黛玉: 阿姨,此餅渾圓如浩月當頭,巧奪天工!古詩人李白先生有云: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實乃千古名句,但亦有人喜好迷濛月色,弦月之美當不在話下。月色半掩,星光無限更有種道盡世事心酸之感,若是如此,此月之風采則更有一番獨秀之美!

阿姨: 說人話

黛玉: 麻煩切半!

***摘自網路文章

Monday, April 15, 2019

後宮三千,雨露均霑


這是個高三孩子的週記,絕的是班主任的回復,更絕的是他母親的批註。請看:
學生週記:
國語是朕的皇后,雖然朕幾乎從來不翻她的牌子,可她的地位依然是那麼的穩固,英語是朕的華妃,朕其實並不真正愛她,只是因為外戚的緣故總要给她家幾分面子,數學是朕的嬛嬛,那年杏花微雨,也許一開始就是錯的,體育是朕的純元皇后,那才是心中的摯愛,至於政治,歷史,地理,生物這些卑微的官女子,朕理都懶得理她,到底是誰讓她們入宫的!
班主任的回復:
老奴三年來戰戰兢兢、夜不思寐,只為聖上即日面對聯考來襲時不至於措手不及,失了往日威風。皇后乃是一宫之主,雖說自幼便與皇上相識,仍需日日沾顧,不可與之疏遠;華妃雖是外戚,但時下舉國内外以華妃為尊,請聖上務必思忖為善;甄妃敏銳聰穎,若能日日眷顧必能助聖上一臂之力;政治,歷史,地理,生物這幾位貴妃貴人,聖上更需雨露均霑,聯考一戰,須得靠這幾位主子出力…至於純元皇后,請聖上聽老奴一言,斯人已矣,留於心中有個念想即可~
母親回復:
汝若繼續沉迷追劇穿越宮鬥,動搖安身立命之分數,休怪母后斷你wi-fi,毀你iPad,追生二胎,動你儲位!
**********************
好文章啊!
幽默中不乏才華,
告誡裏不少現實,
調侃中不忘師責,
叮囑裏又見母嚴。


***摘自網路文章

Thursday, April 4, 2019

一人一道,認知不同,感受不同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到大相國寺拜訪他的好友佛印和尚,恰值佛印外出,蘇東坡就在禪房住下。

無意中看到了禪房牆壁上留有一首佛印題的詩,其詩云:
酒色財氣四堵牆,
人人都在裡面藏;
誰能跳出圈外頭,
不活百歲壽也長 。
  
蘇東坡看後,另有所思,就提起筆來,在佛印的詩旁邊附和了一首,他寫的是:

飲酒不醉是英豪,
戀色不迷最為高;
不義之財不可取,
有氣不生氣自消 。
 
寫完後,蘇東坡次日就離去了。

又一日,宋神宗趙頊在王安石的陪同下,來到大相國寺游覽,他們看到了佛印和蘇東坡的題詩,感到頗有趣,神宗就對王安石說:愛卿,你何不和一首?

王安石何等高才,他隨即應命,揮毫潑墨,寫道:
無酒不成禮儀,
無色路斷人稀;
無財民不奮發,
無氣國無生機 。

宋神宗大為贊賞,也乘興題寫了一首,他寫的是:
酒助禮樂社稷康,
色育生靈重綱常;
財足糧豐家國盛,

氣凝太極定陰陽 。

這是一組關於酒色財氣的妙趣橫生的組詩,由於作詩的人所處的立場和格局不同,對於同樣的酒色財氣四種事物也就產生了截然不同的評價。



佛印和尚的詩從証悟佛家之空性來談,提倡完全和酒色財氣相絕緣,出離世間,是佛家的出世思路,是內聖之法門。

蘇東坡的詩強調對待酒色財氣關鍵是把握一個度,中庸之道。是從儒家個人修身方面來談,也屬於內聖之法。 

王安石和宋神宗則從酒色財氣對國家社稷的正面作用方面來談,肯定了酒色財氣中所蘊含的積極因素,一個是賢相的眼界,一個是王者的格局。

這就是一人一道,認知不同,感受不同。所以萬事萬物沒有對錯,只是我們的角度不同。

好文章分享給好朋友!